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一旦恶劣环境被审美化 精选

已有 11758 次阅读 2009-10-23 00:4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旦恶劣环境被审美化

网上看到浙江某海归博士自杀的消息,还是让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阵痛。如果没有这种极端事件的发生,没有人会关注中国科研环境是多么地令人感到恐怖和绝望?前些日子,一位朋友在我的博客上留言,问我:你们这个专业是否不好混?当然这位朋友是善意的调侃,我当即回复到,在中国没有哪个专业好混?而且正变得让人越来越难以喘息。中国科技界的贫富悬殊以及激励机制的扭曲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从目前的各种迹象上看,官方已经默认了中国本土教育体制的完全失败,作为他的产品,我们无形中内心忍受了巨大的沮丧感。只要看看目前各地出现的各类招聘信息以及国家的各类人才战略,基本上已经没有给国内的年轻人才留有些许空间,君不见各地动不动就要求国外的,而国内庞大的人才队伍基本上被视如抹布般抛弃了。而此次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则进一步说明,不但国内的人才已经被省略,即便国外来的也要大牌。这种人才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真不知道我们未来的科技事业是否已经准备全部采用外来输血模式了。最近给博士生们上课,也刚好讲到科技界的承认与蔑视问题,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种有限的清理思路的作用。同时也鼓励他们,在国内这样残酷的科研环境下都能生存,那么到任何一个角落,生存都是不成问题的,人有时是需要一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一线的科研队伍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最危险的关头:无声与幻灭。

也许最为严重的问题是:一旦恶劣的科研环境总是有意地被审美化的时候,真正的恶劣环境本身反而离开了我们的视野,这种审美化的有意遮蔽,让环境真正成为了公共领域中不可见的事物,而不可见导致行为主体的主动异化:我们开始真诚地怀疑我们是否还是我们?当在场被缺席替换的时候,我们也就变为了模糊不清的他者,一个在视线中不可见的存在者。

中世纪神学家阿奎那曾说:对于上帝的美德有三种:信仰、希望与仁慈。如果我们用真理来替换上帝,我们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曾经生根的信仰开始动摇,那些久久萦绕于心的希望开始凋谢,那些随附于内心最柔软的仁慈开始变得冰冷与坚硬,我们还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与被挥霍?记忆中,生命之轮总该是:如夏花般绽放,如秋叶般静美!

2009-10-23凌晨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9-264370.html

上一篇:六十年回眸:审视中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下一篇:知识、美德与悖论
收藏 IP: .*| 热度|

35 刘华杰 翟保平 武夷山 刘全慧 陆绮 艾云灿 陈儒军 刘进平 陈绥阳 王涛 俞立平 吴电明 吴飞鹏 戴小华 周春雷 刘立 尹卫宁 吉宗祥 曾红 吕喆 刘圣林 刘畅 苗元华 卢洪健 张杨 曹世雄 虞左俊 丛远新 iWesun juscojack zhj71626 lftkf pkuzeal h8l53ocp RTinChina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9: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