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看到一个问题“申博结束,让本来关系很好的导师和自己决裂,如何修复和导师的关系?”该网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还简要描述了事情经过“工作了几年,去年12月底申博士,报了自己曾经的硕导和另外一个学校。两边都录取了,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鸽了硕导。导很生气,以前玩的很好师兄弟也集体拉黑我、孤立我。元旦尝试发短信修复关系,导已读不回。应该怎么办?”
看完这个问题以及描述,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描述过程中并没有披露过多的详情,但作为曾经的学生以及现在的导师,看到这个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最后还不忘恶心人。
目前的博士招生主要采用申请审核制,在申请的过程中准备的材料一般有专家推荐信。该同学在毕业工作几年以后,想申请读博,找到原来的硕导,这种行为是正常的。找原来的硕导,且又是博导,那么在博士申请过程中,导师的话语权还是比较重,基本上只要满足学校规定的条件,导师又同意,那么这个申请还是比较容易通过。
就算原导师不是博导,找原导师帮忙写专家推荐信。作为导师只要学生在读期间没有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导师都不会拒绝,都会乐意帮忙。所以,该同学前期的行为,无论是想继续跟原导师读博,还是想找导师帮忙写推荐信,都属于人之常情。
学生为了增加读博录取的概率,报了两个学校从追求个人利益的角度上,也是正常的。但学生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因为博导的招生名额是有限的。在一些平台好的单位,有些博导虽然有招生名额,但不定能够招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答应录取你,然后被鸽,那么招生名额可能就浪费了。被鸽的早还好,可能还有补救措施,鸽晚了就找不到学生,这样名额也就浪费了。
学生不熟悉还好,被熟悉的学生,尤其是自己的硕士生鸽了,不管脾气再好的导师,都会感到愤怒和生气。好歹在读研期间,导师也学生也朝夕相处了三年,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学生还是抱有期望。但学生利用完自己以后,然后还放自己鸽子。这只能说明导师看人的水平不行,妥妥地打自己的脸。所以,这是对于导师而言绝对是无法忍受的。
学生鸽了导师以后,导师不理学生,这种做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从这导师的处理方式来看,说明这导师的脾气还是比较好的。如果换做是我,我直接就拉黑这学生,眼不见、心不烦。毕竟一想起这事就来气。
学生鸽导师这事就算导师没有公开说,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所以该同学的同门集体拉黑他,这也是正常的反应。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会愿意与不诚信,背叛师门的人为伍?今天,能够鸽老师,那么明天是不是也会为了个人利益背叛同门?
这件事情最诡异的地方就是该同学居然想修复关系?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江湖不见,反正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就不要再联系同门了。再联系导师或者同门的行为实在难以理解,除了继续恶心人之外,找不到其它原因。
总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适度地利己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但极致的精致利己,甚至为了追求利益背叛曾经的朋友、老师与亲人,这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
本文于2025年3月10日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50545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