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在2025年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公示名单中发现了自己研究生的名字,心情格外舒畅。
他获得优秀学位论文是情理之中事情。他在毕业的时候,与我相互合作(他负责帮我做实验,其余工作我处理包括论文撰写、投稿、回复审稿人等)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CCF-A 期刊论文1篇,CCF-B期刊论文 2篇)。
他自己独立完成发表2篇学术论文(他独立选题、做实验、撰写论文,我负责修改,回复审稿人等),其中CCF-A和CCF-B期刊论文各1篇。
当初与这位同学一起共同探讨科研,一起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与这位同学相处的这些年,正是我科研成果井喷,激情满满的,活力四射的黄金时光。这主要源于师生之间能够取得良好的正反馈,不仅学生收益巨大,作为导师的我也收益巨大。
还记得当初这位同学选我当导师的时候,我给他通话的场景。通话中得知,不仅他本科的学校与我读博的学校在同一个地方,而且他和我算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天然之间就有一种亲切感,也许这也是以后相互交流能够非常顺畅的原因之一。
在相处的几年后,发现这位同学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自律。虽然仅仅要求他在工作日按照学校规定的上班时间进实验室,其余时间并没有要求,但经常发现他都泡在实验室。周末需要探讨学术问题的时候,他基本都在学校,差不多随叫随到。交代他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出色地完成。
第二,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与我交流,及时反馈,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这与现在大多数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目前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你交代事情给他,你不找他,他也不会找你。根本无法知道学生事情写的怎样。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叫“不主动的研究生,带起来真累”,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同,引起了一些讨论。
第三,善于思考。记得一次让他独立做实验,他在实验结果异常时,能够找出实验异常的原因,并没有盲目相信我,也是相互客观事实。当然找出论文的公式存在异常时,在相互探讨以后,发现确实是我的疏忽。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对搞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虚心接受批评。接触到很多学生,如果你指出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特别的反感,甚至觉得老师鸡蛋里挑骨头,故意为难他。然后接下来的交流就是非常困难,过几天,就算学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也就没有然后的。这种事情多发生几次,以后双方都会心存芥蒂,交流也会变得没有那么顺畅。然而,这位同学能够虚心接受批评,使得其进步神速。要知道校园里面的师生关系还是非常单纯,导师针对学术问题,有理有据的批评你,是真心希望你进步,而不是故意找茬。
总之,与这样的学生相处起来是非常愉快的。作为导师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本领、技能毫无保留的教给他,学生的努力付出,导师也从中收获到正反馈,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双赢。
相关专题:导师与学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忆文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27932-150586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