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zhiq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zhiqiang

博文

从博士走向博后的路(2)

已有 4746 次阅读 2016-1-24 00:41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刚刚博士毕业的那一年,好多的记忆是刻骨的。想起自己那时的选择,还是有借鉴意义。

2011年的新年前夕,自己和爱人就坚定要走出国的路。硕博连读五年,对于自己还没有文章的说,毕业都可能有问题的,与导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里非常感谢导师的理解支持,还是批准了自己的毕业要求,但是自己是不会拿到学位的。自己还是坚持这样走。

快毕业的时候,自己开始准备申请博后,各种海投。首先把自己这几年读文献关注的国外实验室投了一圈,回复的寥寥无几;然后再就是各个网站上的博后信息,看着对口的也是一圈投,收到的也是沧海一粟。这一圈下来,自己感觉还是个人经历和文章没有资格,不足以引起对方的兴趣。惭愧自己博士期间没有好好的努力写文章发文章,这些在国外也是比较看重的(这也是后来的经历才知道的)。由于自己的资历不足,也没有好意思让导师给推荐,就是自己一个劲的投。前前后后下来,一百多份的申请,可以收到的不到五个,还都是表示实验室最近没有funding,如果本人可以申请到其他funding,可以加入。但是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不知怎么下手。不像在大学,有各种fellowship可以申请,如基金委的各种出国留学资助等。当时自己没有这种途径了解这些。所以大家一定得开拓视野,多多的询问周围的资源讯息,国外也有很多的专业网站(有需要可以联系)。这其中有好多可以学习的。

临近毕业了,自己答辩之前,所在实验室中心的一个老师(B1)推荐说现在有一个出国重新读博士的机会,询问我的意见。对于自己当时来讲,选择在零的情况下,这好像就是一个救命的稻草,自己没有怎么考虑,就答应了下来。自己心里也知道这个位置和那个实验室在那里(A1),只是当时这位老师B1没有说明白(为了避免很多的麻烦)。答辩之后,想着可以准备出国这些事情,也是有积极性的。可是谁能想到事后的变化呢?大概答辩之后一两个月,情况变了,这位老师B1和我说,现在有两个人申请了这个位置(都是一个单位的,但是不同中心的,这也是事后知道的),我排在第二!后来慢慢理顺,现在这两个申请人,都是来自于内部的推荐。就像我是我们中心这个老师B1推荐,另一人是另个人推荐B2,可是这两个推荐人(B1B2)都是来自于一个实验室,都是这个实验室负责人(A1)的学生。估计当时没有协商好(他们),导致了这种情况。自己估计自己没有机会了,心里对这些老师不知道心里是恩还是其他。当时心里很崩溃,把自己的安排打乱了,估计又得开始重新开始。

接下来自己又得走出来,重新开始新的申请。想着自己没有任何英语的考试考级(GRETOEFL等),再去参加考试估计是来不及。就想着申请欧洲的位置,好多博士位置也不需要英语的资格,自己就瞄准了这些。也许机遇比较好,我之前申请的这个实验室所在的系(A),刚刚又有一个位置发布了,是一个外国人的老板(A2),刚刚入职的新的facultyA2)。自己也没有想太多,整理材料之后,马上就投了出去。过段时间之后,B1告诉我,我在这次的申请中处于第一,是因为A1给我很好的推荐意见(因为他们在一个系,很好的交流,也可以看到申请人的资料,所以就知道我申请了)。我随后直接联系了A1,他给我很好的说明了这些进展,说我应该没有问题。自己还是应该感激。随后自己的面试进行的很顺利,也真是很快拿到这个博士的位置。自己不知道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但是高兴劲已经没有了。博士之后再博士,可想而知。不管了,还是准备出国吧。这个时候已经是2011年的年底了(11月),这期间,自己整整有半年的时间处于游走的状态,挺苦逼的。

静候之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0670-952136.html

上一篇:从博士走向博后的路(1)
下一篇:从博士走向博后的路(2)
收藏 IP: 129.82.19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