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从青年基金到面上项目【修改后发表】 精选
2014-8-21 10:17
阅读:85189

今天上午,就刚才,妻子打电话来,说收到通知,面上项目中了。

我的妻子2011年11月回国任教,2012年申请到青年基金:

2012年寒假•青年基金【修改后发表】

她在做实验方面的能力还行,但不擅长科技写作。虽然她在国外作为博士后也曾参与导师课题申请书写作,但中国基金的写作显然和国外基金写作有很大区别。更何况,国外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而自己回国任教就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青年教师。

2012年的那个寒假,对整个家庭来说都非常吃力!我希望她能专心写本子,但她还做了一些“节外生枝”的事,例如出国开会作报告。我自己也要写“优秀青年基金”本子,但还为她的事情操心,以至于影响了自己的撰写。这时候,家里接二连三有各种事情发生,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写本子。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她被逼着改本子改到手抽筋,终于获批青年基金。

转眼到了2013年寒假,那时候她还想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但是我劝她先放一放,因为:(1)连续两年在同一个口申请到项目的可能性很小;(2)即使申请到面上项目,也来不及做,还不如先把青年基金做上手了,有些成果,再去说服别人比较好

但她在2013年,还是写了个本子,然后又要出国开会了。在开会前,我看了那个本子,说写得不好。我说,你前面申请到一个青年基金,你现在还是沿用了前面的研究方法、测试方法,只是换了一个材料(样品)的名称,并且工作量也没有明显增加,你这样能中吗?

青年基金是给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不要求有很雄厚的团队支持,只要你有好的研究质量记录,你写得本子看起来还行,通过你的文章记录和写的本子看起来你有发展潜力、值得支持就行了。青年基金本子,是用有限的步骤,得到有限的成果,如果你做的方向不容易出成果的话,发表3篇文章足矣。

但面上项目显然不是青年基金的翻版。执行时间是4年,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深度都应该增加。你可以认为面上项目是青年基金工作量的1.75倍或者2倍,4年要有6-8篇文章的工作量。

听了我的话,妻子还是放弃了申请。她利用2013年这一年增加工作积累,并申请了其他小型的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转眼到了2014年,妻子又面临着申请面上项目。她写完本子后,我进行了“无情的批评”。和2012年相比,她写本子更加成熟了,有了明显的进步。但问题是——中和不中,有时候还取决于“最后一英里”。现在很多本子整体看来还是不错的,但如果请专业人士在递交本子之前看一看,然后进行修改,那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

看了妻子的本子,我说:通篇看起来就是测测这个、测测那个,就像武打片一样打来打去,可是,关键的科学问题在哪里?写基金本子应该围绕着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立论,进行研究,而测试只是一种手段,不能为了测试而测试。当然,修改好以后,你也是一样测试,但测试是“为了”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忌讳的是把一个面上项目写成两个平行的子课题的叠加。你这里把两组完全不同的样品写进去了,每组样品用的是同样的测试方法。显然,不能够只是“测测看,看看有没有效果”,而是应该以一组样品为“主角”,另外一组样品为配角,只是作为“对照组”(甚至压根就不要提另外一组样品)。把哪组样品当做主角,哪组样品作为配角,取决于你所申请课题的“中心思想”,或者说“关键科学问题”。

另外,研究方案里面虽然不必写“加入几毫升试剂”,但至少要让一个博士生看了你的研究方案根据他自己的思考能够开展研究,而不是笼统地说用某某方法合成某某样品,用某某仪器测试某某样品。要让别人看起来你真的是正儿八经地想进行研究,并且知道怎么研究,而不是敷衍别人。

写前面的研究背景部分,还是要讲究起承转合,多一些逻辑关系。写“引言”并非把你知道的都罗列上去,如“某某某研究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而是所引用的材料要为你自己的立论服务。同时,也要有自己对文献、对目前存在问题的归纳,当然,还要介绍自己的相关研究

“可行性分析”方面,并非你说你有这些仪器、发表了这些文章,整个课题就可行了。还是要多从科学内容、思路方面,配以已经发表的文章和初步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课题是可行的。需要的是逻辑推导。

最后,我对妻子说,申请面上项目其实并非难如登天。我目睹了周围很多成功的例子。成功的关键在于好的前期积累(包括发表论文和初步实验)、无可挑剔的项目申请书(这不但包括学术内容,还包括科技写作)果你有好的前期积累,把发表的重量级的相关论文罗列上去,并且项目申请书无可挑剔,评审人一般不敢“乱来”。初步实验也很重要。你可以把你发表的相关高质量论文的结果和你的初步实验结果都描述出来,证明研究是可行的。

在我的“敲打”下,妻子把基金本子改了很多遍。她不断把本子发给我,我寒假在单位上班时忙不迭地看她发过来的电子邮件。改完最后一稿,我很兴奋地说:就是这样的!一定成了!

相关专题:基金申请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82107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8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6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