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学术出版那些事:论文发表、署名、投稿与开放获取 精选
2025-5-3 11:47
阅读:1575

微信图片_20250421215340.jpg

以下,我以问答的形式,说说学术出版那些事。

问:一篇论文被接收后,以ASAP(as soon as publishable)的形式放在出版社的网站。如何知道这篇文章在什么时候正式发表(出卷号、期号、页码)呢?

答:有的出版社会在作者的论文被接收后,给作者提供一个网页的链接。点击进去,作者能看到自己论文“每一步”的记录——什么时候提交了版权转移;什么时候把校对好的清样返回给出版社。等校对完清样后,隔三岔五再点击这个网页链接,在你的论文正式出版的前夕,能看到杂志社给你预排的第几期、第几页。

假设有的出版社没有提供这样的链接,能否估测自己的论文何时正式出版?这个信息对自己能否拿到纸质版的学位证有用。可以这样估测:在出版社网站查到最新的一期(好比说是5月3日出版的一期),看看这一期所有文章里,最晚以ASAP形式放在出版社网站的文章是什么时候放上去的(好比说是4月3日放上去的),那么你可以推测:从ASAP到出版一般需要一个月以上。如果你的文章是5月3日ASAP,那么至少也要6月3日才能正式发表。

你也可以打开这个杂志的ASAP文章列表,看看从你到文章一直到最“旧”的文章一共有多少篇(比如有150篇);你再看看这个杂志每一期发表多少篇文章(比如说50篇)。你就能估算出:还需要三期才能把这些旧的文章“消耗”,或者说,等到发表的“档期”。

问:最近出了一个新闻,某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杂志发布投稿提示,“我们不歧视作者身份,倡导文责自负,不建议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将导师挂名为第一作者。如导师对于论文有实质性贡献,可署名为第二作者。”那么,导师是否可以在论文中署名为第一作者

答:这家学术期刊的投稿提示说的,导师不能“挂名”为第一作者,并非导师不能署名为第一作者。如果论文是导师写的、实验是导师做的,导师完全可以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甚至是唯一作者。在实际情况中,有些导师主导了科研,让研究生作为自己的帮手,导师写论文时,把研究生的名字放在第二,这是完全可以的。

问:如何看待学术期刊邀请你写稿,或者编辑准备编特刊,找到你的情况?

答:首先要看清楚编辑给你的邀请函,是“广而告之”(不那么诚挚),还是诚挚地说你是某某研究方向的专家,发表的一篇关于什么的论文很有价值,编辑想诚挚地邀请你在他们的特刊发表一篇关于某某方向的论文?如果是后者,那么编辑往往还会给出截稿的日期,并请你尽快回复他是否接收邀请,以便给你的一个专门的投稿链接,“以便快速处理稿件”。而如果是前者,那只是编辑怕没人来投稿,而“广而告之”;其实也并不缺你一个,你投过去的稿子也未必会被优先、友好地处理。

收到投稿邀请,你自然是高兴的。但也要看清楚:是正规的学术期刊吗?期刊的档次如何?自己近期有内容可以写吗?自己的文章投这个杂志,够格吗?如果够格的话,那么是否“亏了”?也要想清楚:应邀投稿,稿子未必能接收,还需要经历完整的同行评议。

文心一言AI作图_20250503114646.png

问:写综述有没有用?

答:写综述对于老师来说有一定的用处,也算是一篇论文。或者说,当一位老师在一个方向做了很多研究、发表了很多原创性的实验论文,值得归纳总结这个方向的进展(包括别人的进展和自己的进展)。对于学生来说,评奖学金看发表的论文,也包括综述。如果在读的博士生发表了四五篇原创性的实验论文,再有一篇综述的话,那么学位论文就更加完整和考究了。但需要避免的情况有几种:1)学生还没有怎么做实验,就开始写综述。避免这个的原因在于,学生还没有资质来写这个综述。2)学生写了综述,发表在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中文学报。这可能会影响学生作为一个潜在学者的名声(将来简历会遭受质疑),也会导致学生把综述文稿“拷贝黏贴”到学位论文作为绪论章节时,盲审通不过的问题。3)学生学位论文没有着落、实验章节不全,还要写综述。写综述需要时间,至少一两个月,甚至更久,这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实验计划。

问:开放获取杂志是坏东西吗?

答:有些开放获取杂志审稿比较松,或者说,要求不是太高。编辑找不到“大牛”来审稿,就找一些知名度不大的科研工作者来审稿。发表这样的文章,有可能会影响科研工作者申请科研基金。但也有些开放获取杂志是高档的,比如Nature Communications,在这样的期刊发表论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帮助。还有些开放获取杂志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比如,美国化学会有ACS Omega,英国皇家化学会有RSC Advances。往往是,你的文章投美国化学会别的期刊不中,你不想再浪费时间,就把文章转投给ACS Omega。这样的文章,往往创新性不是特别强(或者催化剂的效果不那么理想),但是实验数据相对完整。或者,实验数据不是100%完整,你也不想再花时间去补充实验了。

那么,发表这种期刊,究竟有什么用呢?很简单,取得了科研发现,最好是能够把自己的发现发表出来。只要工作是系统的、没有差错、有那么一点新意,那么论文是可以发表的。如果投别的期刊中不了,投有些影响因子3-4分的期刊也是一个选择。而且,师生往往没有时间折腾(反复地补充实验,反复地尝试投影响因子更高的期刊)。如果老师把一些“鸡肋”文章“尽快卖出去”,然后“腾出手”去整理一些“大文章”,这是可以理解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84362.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