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
定位:于人生万象中勾勒专属坐标 精选
2025-4-28 18:34
阅读:2695

微信图片_20250421215457.jpg

[本文标题由人工智能“文心一言”归纳,正文文字都是我写的。照片由我的父亲提供。]

最近很忙,没有太多时间写博客。这几天发表的博文,有的是以前写好的,也有新近写的,也有“接续”写的(即今天写一点、明天写一点)。

今天,我想谈谈“定位”。有很多事情都涉及“定位”。

研究生培养涉及定位

授课涉及定位。有的教师把授课定位在单向地传授知识,以讲授课程名称对应领域的知识为主,研究生学习了这样的课可以长知识;有的教师在研究生课程中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作报告,即让学生在课前围绕着和课程相关的专题开展文献调研,制作PPT,并在课上进行十几、二十分钟的文献综述;还有的教师不满足于单向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课堂上鼓励师生讨论。有的教师授课强调知识点覆盖,逻辑清晰,也有的教师强调“熏陶”学生,讲得比较发散。

指导研究生涉及定位。究竟是让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师生讨论、做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是以发表论文为导向,还是帮助导师从事“横向”科研课题?当然,提升学术水平和发表论文并非互相排斥的,但读研的时间这么紧,得有个合理的定位。或者说,得找到一个平衡点。理想状态下,研究生既提高了学术水平,又发表了论文。

在这方面,导师有很大的话语权。或者说,导师的决策、“定调”,将影响研究生培养的情况。比如,有的导师认为只要研究生达到院系规定的发表论文要求就可以了。假设院系要求学生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总和达到5分,而学生已经在影响因子4分的学术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还有另外一篇在写。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获得学位证,这样的导师会在情急之中,把学生的第二篇论文投给影响因子1点几分的学术期刊。但也有的导师高标准、严要求,把学生论文反复投到各个顶级的学术期刊,造成学生很难毕业、获得学位证。

研究生自己也有定位。有的研究生认为“只要达到毕业要求就行了”,只求发表一篇“某某大学学报”。也有的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能够接受导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有的研究生的定位是毕业后去企业工作,也有的研究生想出国或者去做科研。

“双肩挑”需要定位

微信图片_20250421215442.jpg

大学有一些“双肩挑”干部,即在从事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做行政工作。这就涉及定位的问题——1)以教学科研为重,然后像“执勤”一样做一做行政管理工作;2)教学科研占一半,行政管理占一半时间;3)先把教学的时间作为“固定值”,剩下的时间以行政管理为主,在满足行政管理的前提下,再做科研。

以上是时间分配的定位。此外,还有别的定位。比如:你从事行政管理,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还是一定要“锐意进取”?就是说,你希望“确保基本盘”,还是整出一些新花样?你是想取得“点”上的突破,还是“片地开花”?不同的定位,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有可能,你把一些事情都完成了,但突然被要求还需要“片地开花”,这就会使自己很累。

写博客、报刊文章需要定位

舆论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定位。韩浩月、张丰、闫晗是常见的专栏作者,写一些popular articles。熊丙奇、储朝晖是经常在报刊发文的教育专家。也有一些人写理论文章,还有一些人写时评,比如曹林。

在博客,不同的博主有自己的定位。有的热衷于转载,有的写一些生活方面的文章,比如自己遇到的事。有的写一些读书心得,还有的写一些科教界的事。同样是写科教界的事,有的人写记叙文,有的人写心得(tips型),还有的人写议论文。有的人随便写写,而有的人希望能写精品文章。这些,都是不同的定位。

关于定位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421215639.jpg

1.定位清晰非常重要。力气朝一个方向使,才会实现最大的效果。如果你真的定位清晰的话,那么叙述起来也方面,自己也会有自信、思路清晰。

2.定位模糊是常见的。人很难静下心来思考。很多时候,人选择了走一步看一步。比如:你不见得一上来就能写出能够发表在报刊杂志的文章。你随着自己的性子,写着博客,慢慢有文章被编辑看中了,进行转载;后来,慢慢提高文章发表的档次。但这个时候,你还是在写博客的。

3.并且,就算你有自己的定位,一旦你对他人说出你的定位,别人可能会来评论你、嘲笑你、干扰你。比如,你心里想着要做一些“短平快”的研究;一旦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马上会听到别人来评论你。再比如,你心里想着要做“震惊宇宙”的研究;一旦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也会有人来评论你。无论你想“躺平”还是想做出一番成绩,总会有人来评论你,甚至嘲笑你。

4.有一种称为“专家”的人,就是帮助别人和院系、大学来定位的。在各种评审会上,专家们兴致勃勃地阅读着文字资料,帮忙提点。这显然能帮助别人来定位。

5.人存在于世间,同时面临着多个方面的定位。不仅仅是科研,还包括家庭、身体健康、业余爱好等。我不知道是不是存在一个什么方面都定位清晰、精准的人,也不清楚别人对他/她的评价如何。也许,很多时候,大家都不会去分析别人是怎么定位的、别人是怎么生存的;即不会去想那么多。

6.不仅仅个人需要定位,院系发展、学校发展,也需要定位。一些大学喜欢让各个院系把自己的定位写在纸头上,并交上去。于是,就会有各种自我评估和规划。写的时候,大多往好里写。这样的“定位”有好的一方面,就是思考、规划。但问题是:谁知道这样的定位是不是停留在纸面上呢?要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总是很难的吧。

7.实践和时间会告诉你一些关于定位的事,即你的定位准不准、你究竟应该如何调整。定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可能,一开始你想着这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现自己“想简单了”。或者,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不得不作出调整。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马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8380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