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精选

已有 6674 次阅读 2024-4-5 15:07 |个人分类:人在职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微信图片_20231003085923.jpg

开车穿过我所在学校附近的隧道,到黄浦江的对岸。只见纵横交错的马路上,停了很多集卡。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位集卡司机告诉我,他把货物从外地运到附近的堆场,不希望空车开回,也不愿意把车停到收费的停车场,于是只能在车子里等生意。

附近农村的路边也停了很多小汽车——村子的停车场没有那么多车位;如果不停在路边的话,那就没地方停车了。

上述例子指向的是理想(应然)和现实(实然)不一致的情况。理想当中,马路应该是整齐的,车辆应该是守规矩的;但在现实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冲突,往往会“按下葫芦浮起瓢”。

不但在社会管理中会遇到这些情况,在高校的日常运行中,在高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很多文章一味地介绍工作经验。但是,“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发现和解决问题是有趣的。今天,我就来说说我的经历、观察和概括。

(一)

我2009年从国外回来,加入沪上一所高校。刚开始,我像鸵鸟把头埋到沙子那样埋头苦干。那时候我们系的物理空间小,教师少,彼此之间的联系没有那么密切,每个课题组各做各的,因此我感到环境相对纯粹。

但渐渐,各种问题出来了。首先是科研起步艰难——启动经费不及时到位,而且是分批调拨;实验和办公空间狭小;不能马上成为硕导,而成为硕导后,等学生进校、出活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次是生活上的问题——妻子没有在上海找到教职;为了找到教职,还需要出国再做一轮博士后,这就意味着夫妻两地分居、幼女交给老人抚育。

当科研艰难地步入轨道、妻子也找到了教职,各种问题还是存在的,比如评职称、筹钱买房、持续申请科研项目等等。

很多时候,我感到生活并不是理想化的。在2013年搬入新居之前,我住在学校的公寓。有时候,大风大雨,我骑自行车送女儿上下学;还一天,我妻子在送女儿上学路上,手机被迎面而来的人偷走。

当时,我的办公室在系楼三楼最东面。办公室门口的旁边,还有一个木质的暗门,里面有“人”字形的房梁和堆满旧书的黑漆漆的空间。这是一个无人照看的角落,我感到这构成了一个意象,隐喻了我当时的处境——没有人管,有些自由,但也会孤独。

(二)

随着夫妻俩的工作和生活进入正轨,我们似乎面对着“匀速直线运动”。但工作和生活也会像电视剧《蜗居》里的海萍所遭遇的,高低起伏。首先是学生难带,表现在研究生往往缺乏科研激情、科研能力、角色感知。我指导的第一个硕士生毕业前没有发表论文,所以没有拿到学位证,论文在她毕业后第三年才发出。而我指导的第二届两位硕士生在二年级上学期才动手做科研;最后为了让她们毕业,我把她们的科研论文发在审稿快、要求松但需要支付高额发表费的开放获取杂志。

我后来指导的硕士生,都面临着一个问题:为了毕业,就需要做科研、发论文,这本来就不简单;而为了就业,就需要实习、找工作,这也需要时间;做科研和实习、找工作本身就是矛盾的。

导师如果放松对研究生科研的要求,允许他们在低档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虽然能够满足学生毕业的需求,甚至还能够使他们风风光光地拿到奖学金、评上优秀毕业生,但这对导师申请科研基金来说没有用。

而如果导师提出对研究生更高的科研要求,疯狂催促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话,虽然对导师今后申请科研基金和学术头衔有用,但会造成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师生矛盾,也不利于学生求职应聘。

于是,通过实践和观察,我总结出研究生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课题组生存发展和研究生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报刊和网络发表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

(三)

微信图片_20240329082628.jpg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话,我觉得那个字是“卷”——老师卷,学生也卷。和刚进校那会儿相比,现在教师更忙,也压力更大。从事行政工作的话,各种电子邮件和任务安排会一刻不停地飞来,做这些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加在一起,会远远超过自己有的时间。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分给别人去做呀”。但问题是,把任务“倾倒”给别人做,那么承接任务的人也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现在高校的情况和十多年我刚进校那会儿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现在新进校教师的启动经费更多,而且能及时得到启动经费,院系的师资规模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但是,各项制度更加规范化,对评职称、考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放眼望去,很少有教师说他很轻松。

而且,教师也越来越忙。除了上课、指导研究生,很多教师频繁地外出开会、跑项目,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而学生的压力也很大,本科生卷绩点、保研;研究生需要再档次更高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还要卷实习、找工作。

研究生导师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点,比如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研究生发不出论文而产生心理危机、学生毕业论文送盲审被枪毙、研究生学术造假、师生矛盾激化、导师申请不到科研经费、导师的身体健康出问题等等。

(四)

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做很多事情、发动教师推进很多事情,是要花时间,甚至需要经费投入的。但问题是:教师按照以前的“打法”,已经觉得可以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做“额外”的事情?你是给他们经费,给工分,还是怎么着?

也有很多事情,快速做一做,表面上过得去,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问题是,很多事情都是“无底洞”,把精力无穷无尽地“吸”走。

在校外参加教学研讨会的时候,很多高校的参会代表上台说他们提出了什么什么做法,比如举办了学生科创比赛、带学生出国访学。但问题是:事实是你仅仅做了一两回,就拿来说事,还是每年都办同样的活动?经费从哪里来呢?别的高校是否也能毫不费力地复制这样的模式呢?

(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我们讨论大学发展的规划、理想的时候,别忘了听听基层的声音、调研各种表现出来的问题。

我也希望,各所高校能更多地开展职业发展培训,报刊也要多发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如果只是刊登那种“经验总结”类的专题文章,那么读者真的不清楚:你们有遇到过问题吗?你们是超人吗?在这么点时间内能做出那么多事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428326.html

上一篇:这本书启发我思考中美研究生教育的区别
下一篇:清明节假期,读书写作有感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20 马臻 武夷山 徐芳 曾杰 周忠浩 郑永军 曹俊兴 王涛 汪运山 王少亨 王从彦 孔梅 王安良 吴斌 白龙亮 刘立 孙南屏 关勇军 夏向阳 谌群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