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达
三问饶毅教授 精选
2013-2-15 09:03
阅读:18446
标签:三氧化二砷, 直接证据

三问饶毅教授

李连达 李贻奎

一问:复方砷制剂“癌灵一号注射液”不是单一化学成分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癌灵一号用的是化学原料亚砷酸,不是中药砒霜。两者不应混为一谈。应该明确张教授研究的是化学药亚砷酸,不是中药砒霜,研究的是癌灵一号,不是三氧化二砷注射液。

二问:张亭栋教授从1973年至今已40年,只用“癌灵一号”治疗白血病,至今未见一篇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研究报告,为什么?难道是“癌灵一号”的疗效优于“三氧化二砷”?为何“三氧化二砷”获得的国家批准生产,而“癌灵一号”没有批准生产?为何国际承认的是“三氧化二砷”而不是“癌灵一号”?

三问:张教授对“癌灵一号”做了大量临床研究,观察了大量病例,功不可没。但是他对“三氧化二砷”未作研究,至今未见到他研究“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临床报告。也未见到相关基础研究报告。他从未研究“三氧化二砷”却成为研究“三氧化二砷”的“关键贡献者”“最大功臣”。能否得到学术界公认?

饶教授提到张亭栋不是院领导,“在中国工作,难以获得全部临床资料,特别是其他科室(如内科)的资料”。此论有误,张教授不能将内科病例总结在自己的临床报告中,真正原因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中医科只用“癌灵一号”不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而内科只用“三氧化二砷”不用“癌灵一号”治疗白血病,两科资料无法合在一起总结,更不能将“三氧化二砷”的疗效算为“癌灵一号”的疗效。

因此,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

张亭栋教授“对癌灵一号”的研究有重大贡献,是“最大功臣”,“关键贡献者”,当之无愧,完全同意。

                       张亭栋教授对“三氧化二砷”及中药砒霜未作研究,要成为“最大功臣”,“关键贡献者”,证据不足,需要提供令人信服的直接证据、科学证据,而不仅是主观推测,经验判断,或是各种各样的解释。

相关专题:三氧化二砷发现权之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连达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15370-66192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