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江豚数点破春烟(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三十一)

已有 446 次阅读 2025-5-2 10:08 |个人分类:鲸类动物保护|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周友梅《四言·长江江豚》:浩浩沧江,豚戏波间。圆颅漾笑,玉影蹁跹。逐棹衔涛,腾身破烟。微笑天使,韵守千年。(转载自:诗歌坊2025-04-22。周友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潜行诗词,网名“淡墨文竹”,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

苏墨涵《长江生态法庭即景》:江豚数点破春烟,鹤影巡回湿地边。云法庭开荧幕里,绿章判入碧波前。注:1、云法庭:指长江流域环境资源法庭线上审判。2、绿章判:化用古代青词文体,喻环保司法文书。(转载自:秦川文化2025-03-28。苏墨涵,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就读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现校珠江月国学社社长)

本博主附言:“江豚数点破春烟”,甚是形象!俞陛云(1868-1950)《蜀輶诗记》卷下(节录):十五日。晨起稍迟,餐罢,已历嘉鱼、牌洲、金口、鲇口等处,抵汉阳鹦鹉洲,江风甚劲,估船仅张数叶帆,已破浪若飞。时见江豚拜舞,黑点与白浪相低昂。遥望武汉,城郭楼台,烟水迷茫间,若距岸高才盈尺。

夏森然《临江仙·江豚》:几度沧桑身未遁,时随浪吻晴空。憨姿灵影碧波烘。珍稀非世外,不忍在江中。   幸有仁人呼切切,纵身一跃从容。且将微笑示渔翁。桃源湖海梦,烟渚荻花风。(转载自:《江流有声》微刊第119期,2025-04-14)

山楂树《东风第一枝·江豚笑》:楚水扬波,仙槎荡碧,洞庭乍破春晓。柳丝暗绾云帆,汛桃漫调笙调。银鳞翻处,忽浮出、月弯双鲛。一程楚客晚回舟,误作浪花欢笑。   忆往昔、网罟四扰。今幸得、律钟护罩。端居徒羡鱼情,须归不垂金钓。风皴荻卷,倩谁拓、水波生绡?愿坚守江海年年,时见戏豚追棹。(转载自:山楂树 || 洞庭湖的三大精灵:候鸟、麋鹿、江豚2025-02-26。山楂树,本名龚普查,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岳阳人,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岳阳市诗词协会会员)

李正华《车谷二十四景(竹枝词)》之十七,沌口长江大桥:莫畏激流天堑遥,长虹飞架镇波涛。江豚最爱看风景,跃上浪头来撒娇。(转载自:汉南诗联十五周年贺诗,汉津诗社2025-04-26)

2020年8月,有市民拍到十多头江豚在武汉沌口大桥武金堤江段跳跃。

高俊《秋游新济洲》:久闻新济洲,生态自然流。水阔江豚跃,林深栖鸟啁。浅湖鱼戏影,浪苇絮吟秋。灵韵绕芳渚,凡夫或可留?注:新济洲位于长江南京段西南方位,由5个紧邻的江中岛屿组成,是南京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岛上有湖、湖中有岛,植被丰茂,沿岸黄芦紫衫,鱼潜鸟翔,一派自然和谐景色。(转载自:金陵诗社社员高俊乙巳珍藏版2025-03-12)

汪三倍《忧江豚》:江豚笑脸生,危命倍担惊!世界何其大,江洲一水灵。(转载自:诗乡宿松,2018年04月13日)

高敬求《扬州慢•仲冬》:暖日凌空,轻涛拍岸,悠悠自得东奔。伴行舟、逐浪去,惊动江豚。望南陆、民楼错落,渡头人聚,情景犹温。想田农、每每登城,皆为生存。   临风欲赋,近年来、不管晨昏。叹不尽群人,交加百感,爱惜难论。未解当今缘故,男耕少、家妇看门。若遍均贫富,必然谢主隆恩。(转载自:高敬求:咏家乡名人邓稼先(外六首),2025年01月16日)

唐海清《踏莎行·长江》(2019.5.9)江水欢腾,江滩绿遍,江豚鱼跃时时见。千舟竞发浪翻花,数桥虹跨车飞箭。清洁能源,旅游热线。横江两坝除诸患。中兴气象豁吟眸,沿江风景年年变。(唐海清,字松鹤,网名唐朝、西坡野老。1946年生,湖北应城人。退休医务工作者。应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

马植林《秋江·江猪》:纵横水泊数千秋,岂料生涯似尽头。欲问江豚何处去?年年梦返旧瓜洲。(转载自:【古诗词欣赏】第0347期,2019-11-04.马植林,笔名可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南京诗词学会会员)

1.png

2025-04-24扬子晚报视频截图

2.png 

3.png

4.png

扬子晚报网2025年4月29日讯,连日来,阳光明媚,在南京江心洲滨江长江江面上,一头头黑灰色的江豚聚集在一起,相互戏水、追逐,好不热闹。

致敬咏江豚诗词作者!致敬江豚美图摄影师!共同为保护江豚而努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8326-1484251.html

上一篇:江㹠鼓浪有归船(古今诗词咏江豚续六百三十)
下一篇:龟约莲香上翠盘(读图偶拾366)
收藏 IP: 27.18.27.*| 热度|

11 王涛 刘进平 尤明庆 马鸣 杨卫东 孙颉 宁利中 胡泽春 钟炳 郭战胜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3 1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