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第一部分 2023年中国国家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9 主要机构的中国局专利
9.76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中国局专利状况
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获得中国局发明专利905项(其中第一专利权人的专利数量为890项,列中国局第76位),比上一年增长了97%,2011-2023的年均增率为25%。
表9.76-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历年授权专利数量
序号 | 年份 | 授权数量 | 增长率 | 第一专利权人数量 | 增长率 |
1 | 2011 | 60 | -- | 60 | -- |
2 | 2012 | 106 | 77% | 106 | 77% |
3 | 2013 | 87 | -18% | 87 | -18% |
4 | 2014 | 89 | 2% | 89 | 2% |
5 | 2015 | 157 | 76% | 157 | 76% |
6 | 2016 | 192 | 22% | 192 | 22% |
7 | 2017 | 228 | 19% | 226 | 18% |
8 | 2018 | 200 | -12% | 200 | -12% |
9 | 2019 | 139 | -30% | 138 | -31% |
10 | 2020 | 139 | 0% | 137 | -1% |
11 | 2021 | 249 | 79% | 244 | 78% |
12 | 2022 | 459 | 84% | 455 | 86% |
13 | 2023 | 905 | 97% | 890 | 96% |
从专利数量上来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重点技术领域是:人工智能、数据与图像识别、图像处理、物理测量、电气元件与电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专利高达212项。
表9.76-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分布
序号 | 技术领域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1 | 人工智能 | 212 | 64 | 34 | 10 | 4 | 5 | 5 |
2 | 数据与图像识别 | 142 | 71 | 41 | 24 | 12 | 16 | 17 |
3 | 图像处理 | 137 | 28 | 22 | 9 | 11 | 15 | 19 |
4 | 物理测量 | 85 | 54 | 20 | 16 | 12 | 24 | 14 |
5 | 电气元件与电路 | 82 | 19 | 8 | 10 | 13 | 20 | 17 |
6 | 光电测量与核物理 | 74 | 84 | 9 | 13 | 17 | 15 | 27 |
7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73 | 19 | 11 | 2 | 8 | 8 | 1 |
8 | 计算机一般部件 | 66 | 1 | 0 | 1 | 0 | 2 | 1 |
9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65 | 18 | 11 | 2 | 3 | 6 | 7 |
10 | 管理系统与电商 | 61 | 24 | 12 | 10 | 2 | 5 | 6 |
11 | 材料测试 | 57 | 39 | 11 | 10 | 15 | 14 | 18 |
12 | 分离与混合加工 | 48 | 18 | 17 | 9 | 9 | 11 | 15 |
13 | 网络协议 | 42 | 18 | 18 | 7 | 5 | 4 | 5 |
14 | 化工 | 42 | 25 | 17 | 11 | 8 | 13 | 17 |
15 | 通信传输系统 | 41 | 21 | 36 | 7 | 1 | 2 | 11 |
16 |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 36 | 15 | 6 | 5 | 3 | 3 | 10 |
17 | 发电与输变电 | 31 | 20 | 11 | 6 | 4 | 9 | 7 |
18 | 材料化学与纳米 | 30 | 24 | 9 | 11 | 16 | 16 | 14 |
19 | 物理信号与控制 | 28 | 25 | 13 | 5 | 4 | 7 | 8 |
20 | 一般车辆 | 24 | 5 | 1 | 1 | 1 | 3 | 0 |
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计算机一般部件、铁路船舶与航空、计算机安全等技术领域上的专利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分别为:6500%、1400%、950%。
相对来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专利研发的优势领域是:人工智能、数据与图像识别、图像处理、通信传输系统、数字信息传输。其在这5个技术领域上的专利份额相对较高,分别占同领域中国局专利数量的0.5%、0.4%、0.4%、0.3%、0.3%。
表9.76-3 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要技术领域的专利份额与增长率分布
序号 | 技术领域 | 份额 | 增长率 |
1 | 人工智能 | 0.5% | 231% |
2 | 数据与图像识别 | 0.4% | 100% |
3 | 图像处理 | 0.4% | 389% |
4 | 通信传输系统 | 0.3% | 95% |
5 | 数字信息传输 | 0.3% | 77% |
6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0.3% | 284% |
7 | 光电测量与核物理 | 0.3% | -12% |
8 | 物理测量 | 0.2% | 57% |
9 | 计算机一般部件 | 0.2% | 6500% |
10 | 计算机安全 | 0.2% | 950% |
11 | 电气元件与电路 | 0.2% | 332% |
12 |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0.2% | 261% |
13 | 管理系统与电商 | 0.2% | 154% |
14 | 材料测试 | 0.2% | 46% |
15 | 网络协议 | 0.1% | 133% |
16 | 数据交换网络 | 0.1% | 144% |
17 | 铁路船舶与航空 | 0.1% | 1400% |
18 | 化工 | 0.1% | 68% |
19 | 数据库与信息检索 | 0.1% | 140% |
20 | 物理信号与控制 | 0.1% | 12% |
从发明人来看,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发人员较多,超过1900人,人均发明专利0.47项。其中,刘博、刘佳、毛雅亚、赵立龙、孙婷婷、吴泳锋、任建新、胡凯、张小瑞等人的专利数量较多,例如刘博发明的专利高达33项。
总体来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专利技术研发和布局重点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时,其在计算机一般部件、铁路船舶与航空、计算机安全技术上的发展也很快,专利数量暴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8 0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