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听我讲那过去的事情”— 纪念开博两周年 精选

已有 4464 次阅读 2014-1-8 07:2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我在科学网上度过了整整两年光阴,这期间主要利用晚上的部分时间在科学网上“勤奋工作”。我是2012年1月8日开通科学网博客,到今天整整两周年。当年1月24日提交了第一篇博文“于老师北京宴请老学生”,记述了退休后居住北京的高中物理老师宴请他在北京几个老学生的情景。我当时正在北京出差,本来计划我请老师、师母及几位老同学吃饭,但是老师坚持要买单。此后坚持平均每周约两篇原创博文问世。在此之前我只闻科学网之名,每周看看科学网自动发来的博客新闻,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基本上没有来到科学网主页和博文版学习各位博友的大作。主要原因是在职工作还比较忙,尽管教学任务不多,每年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教学课时较少,但是科研工作总是没完没了。我曾经暗自嘲笑自己,我这一辈子怎么对科学研究,尤其是“枯燥无味”的基础研究如此“痴迷”和“苦苦追求”呢?作为一个农二代,即使对科研感兴趣也应该是应用技术方向,那才是挣钱养家糊口的本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每天在办公室里“捣鼓”,包括所有节假日(除了外出)。直到2011年7月份正式办理退休手续,院里说返聘一年,主要任务就是给“地质地球物理实验班”再上20学时课。所以我是退休半年后注册开通科学网,和那些科学网“创建者博主”相比,我依然是科学网的一个新兵,需要虚心向他们学习。

为什么要开通科学网博客呢?我们做了一辈子教学科研的大学老师总喜欢较真,干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事先“论证”一下,这算是“职业病”了。我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是日常工作节奏开始慢下一些。老伴提醒我,退休了要你完全不做科研做不到,但是工作节奏放慢点总是可以,这个建议合情合理。但是多出来的时间需要找到合适“消费”方式和途径。我是一个不太会玩的人,几十年来连扑克牌都很少摸过,麻将更是一窍不通,“高雅”的围棋也不会。因此,开通科学网是“消费”多余时间最好方式,当然在科学网上消费一定能“买”来一些“修身健体”的正能量。其次,通过看每周科学网发来的“科学新闻”,对科学网上有的事情开始感兴趣。在职时虽然没有当过什么实质性官员,但也兼职当过湖北省政府参事,五年时间参与过一些社会调研,了解一些社会问题,其中科教问题依然是我的“本行”,而科学网是讨论科教问题最佳场所。这里年轻人多,通过博文及评论与他们交流,除了为他们“进步和减压”提供点借鉴外,还会减缓我脑子衰老进程,这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第三,受到科学网上一些博主精彩博文的激励和影响,觉得我的经历也比较丰富,值得给那些主要从事科教行业的年轻人“讲我过去的事情”,算是为社会发展提供点正能量。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多次“折腾”,总是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健康平稳发展。

经过“自我评估”,两年来在科学网上“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我感到比较满意,也有点意想不到。在此可以向广大网友,尤其是那些喜欢我博文网友汇报一下:我的博文反响如何,还是以事实说话,1622个好友就是对我博文正面响应的有力证据。这些好友可是百分之百自愿申请,经过我批准加入。我对所有申请成为我好友的博友“童叟无欺”一概批准。这些博友是我两年来科学网上收获的宝贵财富。例如今年暑假我们在波士顿居住时,一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的科学网好友请我们吃饭,我们就国内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及相关社会问题广泛进行交流。还有一位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打电话交流,表达看我博文的体会。当然还有更多博友通过评论、留言或短消息表达对我博文喜爱,还有一些博友分享了我多篇博文,取得这些成绩是我在科学网上“辛勤耕耘”的结果。这算是另外一种方式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和“成就感”。

当然,也有不满意我博文的网友,例如这位博友看了我的博文:“看学者博文,谈文理兼备”评论道:”博主的文章,很像我们老书记作年度报告! ”。我回复他:“看表情是不满意啊!但是我写博文宗旨很难变,总是希望年轻人“听我讲那过去的故事”。当然是自愿听”。也有不赞成我博文观点的博友,这是很正常现象,我们在科学网上平等交流,体现了科学争鸣的本质。我对那些理性评论我博文(无论赞成和批评)年轻人的评论很是珍重。例如一位年轻人的留言我至今没有删除,因为,每当在我博客主页上看到这位年轻人的“赞美”,就告诫我一定不能胡乱写博文,每一篇博文都要认真,负责。不管水平如何,但是态度一定要认真。科学网上高手如林,你是否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博主,从你的博文和评论看的一清二楚。

我认为,年轻人多听一点我们年长者一些“唠叨”应该有好处。我们不是常说一个人的经历是一笔宝贵财富,这笔财富按照我们中国传统总是传给自己的亲人。现在多亏有了便捷的网络,才有可能向社会公众传播。回过头梳理一下两年来提交的200多篇原创博文,主要涉及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社会问题与人生回忆四方面。很多博文我都力求当成“中文社科类”学术论文来创作,尽量做到选题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精炼、语调平和、以理服人、绝不高高在上(我也没这个资本)和倚老卖老。科学网上也有糊涂的人,包括我自己有时也“难得糊涂”,需要博友们谅解。除了极少数博文是基于当时某些事件有感而发,一撮而就,例如“王某某与李某某”,“无风即雾霾-我国城市的无奈景观”等外,大多数博文都是修改若干遍及斟酌再三后提交。我的博文戴上小红花多一些,那是科学网编辑的决定。不过我自己看科学网上博文从来不管是否有小红花,而是直接从最新博文中选读,一般挑选那些比较理性博主博文学习。在我200多篇博文中科研和教学超过了60%,社会问题和回忆文章不到40%。所以,我的博文总体还是符合科学网选题宗旨,传达了社会发展正能量。

“我那过去的事情”虽然不一定精彩,但一定或多或少有点意思。因为,我的经历虽然不太丰富,一辈子进学校门没有出去过。毕业留校当老师属于出自家门进自家门,没有海归们系统出国求学和工作经历,但是学校毕竟属于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况且,现在网络咨询如此发达,只要肯学习和思考,一样可以写出令广大社会公众满意的博文。我的经历可以给那些奋斗在科教战线的年轻人提供一点借鉴。现在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需要我们这些年长者将几十年来工作生活中经历的那些“酸甜苦辣”故事“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人一生工作生活不可能总是“色彩斑斓”和“捷报频传”,而是“烦恼与喜悦”及“胜利与失败”伴随你一生,要经得住“打击”,例如晋升职称过程中的挫折,申请基金项目的失败,重要论文被拒,个人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不快事件等。正如一个“Personality development note”视频中最后一句说的那样:“Heated gold becomes ornament. Beaten copper becomes wires. Depleted stone becomes statue. So the more pain you get in life you become more valuable”。一个经历过磨难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更有价值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平平淡淡才是真。

提前祝科学网网友、编辑及网站管理人员春节快乐,祝愿科学网越办越好,真正成为全球华人快乐的“科学社区”。

20131213初稿,201418完稿。

 



博客感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756998.html

上一篇:以身作则,顺其自然—我的育儿观
下一篇:我国阶梯式高等教育培养格局
收藏 IP: 221.234.134.*| 热度|

9 孙根年 张忆文 王浩 Editage意得辑 韩枫 孙东科 陈飞 李宇斌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8: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