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聊聊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脱节现象 精选
2025-10-6 07:18
阅读:7287

 聊聊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脱节现象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众所周知,在科研优先思想的指导下,当下我国大学,尤其那些国家老牌重点大学的科学研究成果“突飞猛进”,尤其是学术成果的主要标志,学术论文更是数量质量(姑且以期刊为据)大放异彩,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贡献的主力军,可喜可贺。我查询了一下学校科技处成果汇编资料。1992年我发表第一篇国际专业刊物Tectonophysics(大地构造物理)论文时,学校只有国际专业学术刊物论文8篇(现在常说的国际SCI论文),而现在大概每年可达数百篇。即使在10多年前,我们地球物理专业的国际旗舰刊物“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国内学者第一作者论文也只有20篇左右,现在估计成倍增长,这个刊物当年的年发文量不到300篇。然而,如此丰硕的科学成果对提升大学本科教育的水平所起作用究竟如何?在我的认知里似乎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我国大学长期没有解决好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融合问题。

在我的大学教师经历中,我始终认为,大学教师,至少是专业课程教师要做科学研究,这在我们那个时代并不是取得共识的理念。因为,那个时候很多大学教师没有科学研究的愿望,也没有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撑。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学教师向学生主要完成以教材为主的知识传授,只有极少数痴迷科学研究的教师在毫无功利色彩前提下做自己的科学研究。例如我们学校的矿物学的彭志忠老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测定出葡萄石的晶体结构而享誉世界,并破格晋升副教授和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彭老师成为了那个时代北京地质学院科学研究贡献突出的教师《感恩学术路上多位前辈师长,2018年8月10日科学网》。现在完全不同了,几乎所有大学引进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博士学位,有的还有博士后研究经历,甚至出国学术交流经历,这样优质的科学研究经历应当为培养高水平的大学生做出贡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就是某些教师的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脱节。

关于大学教育中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是一个纠结的老话题。为此,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大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关系。在一些大学管理者和教师的理念里似乎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教学就是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完成对应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传授。所以,才会在一些大学设置专职的“教学型教授”编制岗位,似乎这类教师可以不做科学研究。然而,在欧美大学一般只存在教学研究系列教师,至于一些专职讲授基础课程教师往往没有固定编制,主要属于合同制,例如MIT。不过这类教师往往也拥有雄厚的科学研究经历,他们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也会不经意中展示他们的学问风采。

在重点大学的管理层和教师普遍认为大学教师应当做科学研究,即使是基础课程老师,例如我们学校数理学院近些年每年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0项左右。当然,我们学校的数理学院下属机构中也设置了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数学教学部》和《大学物理和教学实验中心》机构,机构内的教师专职负责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华中科技大学倡导的:“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密切相关,而且科研必须走在前面。科研水平高,就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来自网络)。

然而,科学研究是否要为本科教学服务,如何服务依然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我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期间,在听课老师中就科研服务课堂教学方面之间差距大,有的老师能够将与课程知识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中,有的则不然,基本属于“照教材和PPT宣科”。现在我们的大学教师已经具备将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服务本科教学的基本条件。这就需要我们那些教学科研两者均衡处理的资深教授给他们“传经送宝”,传授如何在大学本科教育过程中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协调发展,这个过程就需要用到教师的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

如果大学教师仅仅传授教材知识,我想有的专业课程对那些拥有着坚实高中知识基础的大学生可以自学,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1982届我们一个学生(目前定居澳大利亚,我当时是他们一门专业课的助教)申请不听所有专业课程,但保证按时交作业和参加考试,系主任批准了学生申请,具体情况我在《四个老学生的故事,2014年7月2日科学网》讲述了他的故事。我在《大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2019年4月16日科学网》文章中谈到大学教师做科学研究的意义,除了传统意义上产出科技成果,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外,特别强调四点:1、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是造就一个大学著名教授的物质基础与服务学生的资本。2、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风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大学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在教学中针对相关概念旁征博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4、科学研究过程有利于教师改进课程教学的思维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我想这4点应该基本讲清楚了大学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之间关系。

然而,我认为,导致教学与科研脱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的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是否应该将自己和同行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这点属于认识问题。其次属于方法技巧问题,即如何将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有机地有效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这需要教师下功夫钻研教学法,并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做出努力和贡献。

2025年9月5日策划,2025年10月6日提交科学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504802.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