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大学本科教学教什么? 精选

已有 1634 次阅读 2025-4-28 08:01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大学本科教学教什么?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我的博文《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一个难题,2025年4月21日》引起相关人士的关注。在博文后面的评论中有博主对我博文中的主体观点“科学研究经历对本科教学很重要”提出了不同意见。我及时回复我的认识,这种交流属于科学网这个科学同行交流平台的独特优势和特色,值得点赞。我总结博友的评论中涉及一个大学本科教学的重要话题“大学本科教学教什么?”我想就这个话题谈点认识。

大学本科教学教什么?显然,这个话题中主要涉及“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教什么?”,至于课堂外教学属于大学本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另外一个话题。然而,“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教什么?”,或“什么样的教师具有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的资质?”从教学内容上一般存在两种回答:一部分教师认为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哪些具有我国大学教育浓郁特色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统编教材”知识,所以,大学本科毕业教师就具有基本的教学资质。事实也是如此,我们经历的大学教育基本如此。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应当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经历,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传授教材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向学生适度传授与其成长相关的科学思维。我的认识属于后者。我当年(1971年)给学校第一届工农兵学院主讲是用“油印教材”,那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统编教材。老教师基本上没有做科研的条件,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还没有起步。后来给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学生主讲130学时专业主干课程“磁法勘探”就是使用“成都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河北地质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编的统编教材“应用地球物理学-磁法教程”。那时候我的科学研究虽然开始起步,也主要停留在文献调研阶段,由于缺乏科研项目和经费,无法独立开展实质性的科学研究。再后来我给地球物理实验班主讲“地磁学”课程就是我自主选择的英文专著《The Earth’s Magnetism》及相关资料,那时候我已经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它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多篇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和获得多个省部级科技奖励以及国际合作科学研究经历。退休后的2016年下学期我应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年资教师岗位教授,给2014级学生主讲“地球物理学”课程就基本没有使用教材了,而是给学生提供若干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既有教材,更多属于学术论文性质,这期间,我还正在执行退休后获批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以上我的本科教学经历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基本上与本科教学同步进行,为此,在中-后期的本科教学中,我也尝到了科学研究经历对于我的大学本科教学的意义。教学实践证明,科学研究经历可以让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旁征博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正如博文《在中山大学发挥余热,2016年,11月21日科学网》中提到一位学生课后给我的来信中说:“感谢您这段时间来对我们的悉心教导,以及对我们科研小组的耐心指导。听您的课除了专业知识,亦获益良多。”博文中还提到:“在我的鼓励下,有一个同学(后来该同学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竟然从‘Science’杂志上查询到一篇一周前刚刚发表的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论文,并将全文及摘要的中文翻译稿发我,我很感动,近日我将修改的摘要翻译稿发回他,供他参考。”

从我40多年的本科教学经历可以看出,大学本科教学教什么?仅从教学内容变化可见一斑。这个本科教学课程内容的演变过程深刻地折射出改革开放对我国大学本科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变化。正如2004年2月28日光明日报以“中国地大(武汉)本科讲台名师多”为题的报道中提到我的教学经历时,我说:“学校规定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不是流于形式,而是为了提高本科生课堂教学质量,教授对某一领域研究比较深入,学术水平高,不仅能讲授专业知识,同时还能给学生讲授学科发展现状。”

大学本科教学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经历具有普世价值,这也是欧美大学招聘大学教师要求拥有博士学位的基本理念。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于一些基础课程教师不设固定岗位,而是聘请那些学术背景好的博士出任讲师。现在我们国家不管是重点大学还是普通大学引进教师同样需要博士,甚至海外研究经历,其目的都在于大学教师需要拥有较好的科学研究经历,提升我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和水平。

为什么科学研究对于大学本科教育如此重要呢?我在《大学教师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2019年4月16日科学网》博文中就我的认识进行了详尽地阐述,在此不再赘述。至于有网友认为:科研做的好的教师本科教学不一定做的好,不做科研的教师本科教学不一定做的不好。我认为,这个逻辑关系中前者无疑正确。正如我回复网友评论所说:学问做的再好,如果不认真备课,教学不认真一定教不好。这也可能是学生吐槽个别牛人讲课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但是那些不做科研的老师,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是否一定能教好呢?其实不然。在我的认知里,如果一门专业课程由那些没有科研经历教师承担课堂教学容易照本宣科,现在是照PPT宣科。有人告诉我,早年一位老教师听了一位不做科学研究青年教师的课前试讲给出了简单精辟的一句话评价:“你读书太少。”尽管,这类教师上课也许态度好,对学生“很热心”,考试结果也许会让学生皆大欢喜,所以,学生评教中可能获得“好评”。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可能造成学生上课没兴趣,玩手机或做其它与课程无关的事情。我想,面对那些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甚至可以不听课,通过自学完成课程学习。44年前我担任一门专业课程助教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当年一个1982届学生向系主任申请不听四门主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但是保证按时完成作业和参加考试,当时我们年过60的系主任谭承泽先生居然爽快地批准了这个学生的申请。这个学生不仅顺利完成本科学习,后来还在学校继续完成硕士学位后,在德国完成博士学位,后转战加拿大和美国工作,现在定居澳大利亚,工作生活很是惬意《四个老学生的故事,2014年7月2日科学网》。

 2025年4月22日策划,4月28日完成提交科学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483702.html

上一篇: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难题
收藏 IP: 59.172.116.*| 热度|

9 张学文 郭战胜 李志林 郑永军 崔锦华 王涛 池德龙 王启云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8 2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