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市增长边界(UGB)
每个城市都应该建立强制的城市增长边界(UGB)。政府应在严格分析生态敏感性、环境容量,以及各种土地用途的效率和生产力的基础上,厘定城市增长边界。只有在城市土地利用强度达到每平方公里至少10,000居民的情况下,没有合适的填充位置,边界才能扩展到现有的城市足迹之外。
2.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OD)
城市应该围绕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距离地铁或快速公交(BRT)等主要交通站点500-800米范围内,或距离最近的公交或捷运站点500米范围内(如果没有BRT或地铁),其建筑面积比(建筑面积/土地面积)应至少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0%。对于大城市来说,至少70%的居民应该居住在以公共交通便利为特征的TOD区域。还必须提供良好的可达性(500米半径内的交通系统的步行设施)。
3.土地混合使用
所有住宅单元应靠近建筑物入口半径500米内至少6种设施(设施包括学校、邮局、银行、零售、诊所、活动中心、餐厅等)。每个通勤区的职住比(就业人数除以居民人数)应在0.5 - 0.7之间,空间面积不超过15平方公里。通常,这些通勤区为行人设置了物理屏障。
4. 小块社区
面积应小于或等于2公顷,70%的小区应符合本标准。工业区除外。
5. 公共绿地
公共可利用的绿色空间应占建筑面积的20%-40%(住宅区应在此范围的高端)。所有住宅应有500米范围内的公共空间。
6. 非机动化道路
过境在市区应有每平方公里长度不少于10公里的专用和连通的步行道,以及每平方公里长度不少于10公里的专用和连通的自行车道。
7. 公共交通
所有新开发项目必须在公交或快速公交站半径500米以内。对于整个城市来说,至少90%的开发项目应该在公共交通车站半径800米的范围内。
8. 汽车限制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限制汽车使用的策略。在存在高质量交通的地方,应该限制停车。
9. 绿色建筑
在任何开发项目中,至少70%的建筑应达到MOHURD(中国相当于西方绿色建筑标准LEED)一星级,20%-40%的建筑应达到MOHURD二星级,5%-15%的建筑应达到MOHURD三星级。
10. 可再生能源和社区能源
每个项目都应该分析区域能源的潜力,如热电联产(CHP)、废物转化为能源和废热再利用。住宅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5%-15%,商业区域应达到2%-5%。
11. 废物管理
所有建筑物均应有废物分类设施。所有生活垃圾必须分类,必须优先收集危险废物。至少30%-50%的废物应堆肥,35%-50%的废物应回收或再利用。
12. 用水效率
所有建筑必须100%采用具有成本效益的节水设备,建筑周围的绿地必须采用低用水量的植物。所有用水都应计量,至少20%-30%的供水必须从废水或雨水中回收。
摘自:The 12 green guidelines. China development Bank Capital. 201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2 1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