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ng903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ng9038

博文

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东方大国纪国之一

已有 1010 次阅读 2023-9-10 14:5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西周和春秋早期的东方大国纪国之一

                             作者:李沣

 

    在一些史学家和人们的传统观念中,西周和春秋时东方的大国是齐国,而纪国只是个无名小国。视纪国为东方的一无名小国,这是对这段历史的一个误解。在西周和春秋早期,东方的齐、鲁、纪,可以说是三足鼎立。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齐和纪,是旗鼓相当,而且在某些时间段,纪国比齐国还显得更为强势。齐国的强势,齐、纪力量的失衡,始自齐襄公,而齐国的强盛、强大,并成为诸侯霸主,是从齐桓公用管仲为相,进行一系列改革后出现的。

 

  1. 纪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

    1纪国都城

史载,纪国都剧。《通志都邑略周诸侯都》:“纪,都纪,迁于剧。剧在青邱,临朐县东,寿光(东寿光)县西。亦名纪,音讹为剧。”《括地志》:“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西南三十一里,故纪国城也。”剧,是纪国被齐灭掉以后的称谓。《水经注疏》曰:“《春秋·庄公四年》,纪侯不能下齐,以与弟季,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后改曰剧。”

文献上有淄川国之剧和北海郡之剧的区别和变迁,但实际勘察其地理方位,寿光县东南三十里的剧,昌乐县西北的剧,西去齐城九十七里的剧,基本上是在一个位置,即现今寿光县的纪台镇。

   《续汉志》云:“剧有纪亭,故纪国”。《水经注疏》云:“城之北侧有故台”。纪台,距今已两千多年,现基本完好。按此说,今寿光纪台镇,即古纪国所在。纪侯钟出自纪台镇,“纪侯钟,清乾隆年间山东寿光人得于县城南二十五里纪侯台下。”“铭:‘已侯作宝钟’三行六字”(贾效孔主编《寿光考古与文物》,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著名金石学家、考古学家王献唐先生在《山东古国考》一书中也说:“已侯钟出寿光纪侯台下,已侯簋也出于寿光,证明是纪国故都所在,无可疑的。”王献唐:《山东古国考》第176页,齐鲁书社,1983年版)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今寿光纪台镇为纪国都城没有多少争议。

2、纪国疆域或曰势力范围

《水经注巨洋水》:“巨洋水又东北迳剧县故城西,古纪国也。”纪国的核心区域,大体与现在的寿光市重叠。

《左传•隐公元年》载:“纪人伐夷”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72年。八月,纪人伐夷,《释例•土地名》:“夷国在城阳壮武县”,即今即墨西。夷国距纪国将近三百里,纪远征夷国,说明这时纪国还处在强势阶段,也说明纪国的势力已延伸至半岛的东端。

要弄清纪国的疆域或势力范围,还需要弄清“邑”和“附庸”这两个概念:

“邑”,也就是“采邑”。在西周分封的诸候中,其爵位分公、候、伯、子男五级。受封的各级诸侯国,在其所封地内,同样把一些封地赏给其亲属或对他有功的扈从,这些封地称为采邑,或曰邑。邑从属于国。

周初,是在众多古代小国的基础上进行分封的。周分封了一些大的宗主国,与这些大的宗主国有一定关系的小国,就附属在这些大的宗主国之下,成为这些大的宗主国的附庸。《孟子·万章篇》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附庸也就是因国小势弱,不能与天子沟通,在周王朝那里挂不上号,只能依附于某诸侯国的小国。

关于纪国的邑,《左传庄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根据春秋经传的记载和经学家们的研究判断,春秋时纪国的邑有纪郚、纪郱、纪鄑、纪鄣、纪酅等。阝在右为邑,从这些字的偏傍就可以看出,这些小国均是纪国的邑。有的文献中也称这些小国是纪国的附庸。

 

鄣,或曰纪鄣,《左传昭十九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纪鄣是是纪国最初的封地,在今日照市岚山安东卫。纪国由纪鄣迁移到北海寿光后,纪鄣成为纪国的附庸。         

,或曰纪,纪国附庸,纪候弟纪季的封地。城,齐灭纪后改为安平城,在今临淄区皇城乡,西距齐国故城临淄三、四公里。纪是纪国的西界,但他已深入齐国的腹地。周初如此分封,不知武王、周公的初衷是什么。               

,或曰纪,杜预注:“纪邑,在东莞临朐县东南。”《春秋大事表》载:应劭曰一作骈,后为齐大夫伯氏邑,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即此。今在青州府临朐县东南。

,或曰纪。杜预注:“纪邑,都昌县西有訾城。”今在潍坊市昌邑县西北三十里。

,或曰纪。杜预注:“纪邑,朱虚县东南有城。”顾东高注:“晋朱虚县在临朐县东六十里。”“今青州府安丘县西南六十里有山,四面险绝,其上宽平,约数百里,有古城遗址,即城也。城的地望,杜说在朱虚县东南,顾说在安丘县西南,两人的坐标定位不同,但实际上说的是一个地方,即今安丘县西,临朐县东,现属昌乐县的城故地。该地区现有鄌郚镇和北鄌郚乡,说明这里是古郚国或古郚城的所在地。

上述五个小国,《左传》中明确标明是纪的附庸。还有几个小国,《左传》中虽然没有直接标明是纪的附庸,但后来经史学家研究和注释中,认为他也是纪的附庸,例如浮来和黄:

浮来,《左传》隐公八年,“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杜预注:浮来,“纪邑,东莞县北有邳乡,邳乡西有公来山,号邳来”顾注:“今沂州府蒙阴县西北有浮来山,与莒州接界。”现莒县城西数公里有浮来山镇,恐怕就是浮来当年的遗址。

黄,《左传》:桓公“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对于黄的地望有多种解释,一在河南潢川西,一在淄川镇东北,一在黄县。《路史》曰:“登州府之黄县东南有古黄城,本纪邑,后入齐。”按《路史》的说法,黄也是纪的附庸。       

    如果把纪国的这些邑或曰附庸标示在今山东地图上,可以看出,纪国的版图或曰势力范围,几乎涵盖了今山东的潍坊、临沂、日照、烟台,亦即半个山东半岛。尽管不能以点代面,但纪鄣、浮来和黄的存在,标明纪国与这些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并在这些地区有很大的政治影响。这一事实说明,在西周和春秋早期,纪国的势力范围很大。

关于纪国疆域之大,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说:“这样看来,纪国的疆域是很大的。现在纪国青铜器出于烟台、莱阳,烟台出纪侯之弟的器物,莱阳出纪侯命小臣掌管的用器,证明这些地方均在纪国境内。通行历史地图把山东半岛大部标为莱夷,是不对的。”(李学勤:《试论山东新出青铜器的意义》,《文物》1983年第12期)

李学勤先生还说:“纪侯器从寿光到莱阳直到烟台等地都有发现,足见纪国统辖的范围之大。就重要性看,纪国不如齐国,但纪国的领域之大够得上齐国。纪国所辖的这个范围,在考古学上大概可以由珍珠门文化来概括。”(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十讲》第209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旅美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说:“另一个与周向东扩张有关联的较重要诸侯国是纪国。纪国(金文作己)最初离齐国不远,坐落在寿光,早在十九世纪早期,那里就发现了己侯钟。不过近来与纪相关的器物似乎集中于胶东半岛的东部。1969年,烟台上夼村发现了两件分别由己华父和(己其)侯的一位兄弟铸造的西周晚期铜器,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它七件铜器,证明了(己其)和己实是同一个诸侯国。⑥(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第247页)随后在1974年,位于胶东半岛丘陵地带中心的莱阳也发现了一件由己侯铸造的当地风格的壶,一被发现的还有另外六件具有明显西周晚期特征的铜器。其后在同一个地点进行的连续发掘又揭示了五座墓葬及一座车马坑,有趣的是,在这个地点还发现了一件西周中期铜器的陶仿制品,上面刻有十四个字。另外,在1951年,黄县发现了一套由己侯子父铸造成的4,以及另外两件由己侯为其女制作的媵器。由己国成员铸造的有铭文铜器在黄县、烟台和莱阳这三个地区的发现清楚地揭示了西周晚期己国政权的一个三角形活动区域。其中莱阳的发现尤为重要,说明己的势力不仅包括北部沿海地区,而且能够渗入传统上认为是东夷占据半岛南半部的复杂地形中去。基于这些发现,一些学者以为己国占据着大面积的地理版图,其西部的寿光一直延伸到东部的烟台。(李峰:《西周的灭亡》第357~35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西周和春秋早期的齐国版图,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有两个坐标点非常重要,由此可大致勾画出齐国疆域的轮廓。这两坐标点一个是东面的纪酅,一个是西的谭国。

     酅,纪邑。杜预注:“在齐国东安平县。”《水经注》云:“女水东北流迳东安平县故城南,城,故酅亭也。”《史记正义》云:东安平“在青州临淄县东,古纪国之酅邑。”顾祖禹曰:“今临淄县东十九里。”钱坫作十里。             

临淄,齐国都城,在齐国都城东十里或十九里,就是纪国的版图酅。因此可以以东安平为坐标点,画一条南北直线,这也就是齐国大致的东界。因此,叶圭绶在《续山东考古录》中对齐的东界做了如下的描绘:他说:“春秋初,齐之东境不逾百里,知者其正东十许里酅也,其东稍南数十里纪都城(纪台)也,其东南数十里或百里,纪之郱、郚等邑也,是纪国地环列齐之东境,至少历历可指。(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第404 ~405页)叶圭绶在这里是以临淄为基点,计算到纪郱、纪郚的距离。如果按照上面说的以东安平为基点画一条南北直线的话,这条直线也就是齐国与纪国的边界线。而这条边界线在齐国国都临淄东十数里。

   西面是谭国。《左传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也就是“纪侯大去其国”六年后,齐师灭谭。这时齐襄公已死,由齐桓公继位。

   关于谭国地望,杜预解:“在济南平陵县西南。”《汇篡》:“今济南历城县东南七十里有谭城。”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谭国故城在(历城)东八十里。又名有城。”王汝涛点注《续山东考古录》:“谭国,遗址在今济南市章丘县驻地明水镇西16公里,齐济青公路北侧,今称城子崖遗址。”(王汝涛:《点注续山东考古录》第26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因此,直到齐桓公时,齐国的西界,在今章丘县。

(未完待续)

                                 完稿于201433日星期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1609-1402114.html

上一篇:北京航空总医院血液透析室里的“仁爱”情怀
下一篇:微笑的力量——住北京航空总医院透析室有感
收藏 IP: 111.193.203.*|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