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ge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NAgene 我的博客都是随兴而发,随便写点感想。随便收录、修改完善。写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没关系。如果改了,还写我的名字,请通知我一下。

博文

中东出现类似非典新病毒:思考对策

已有 4510 次阅读 2012-9-25 08: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然界, 病毒, 联合早报, 发生地

有消息说,中东又出现了类似非典的病毒(见下面转载的联合早报新闻)。我评论几句。

可怕的不是新型恶性病毒的出现,而是恶性病毒的传播。自然界,包括病毒在内的生物都在不断产生新突变,病毒变异出致人死命的新类型很正常。纯自然状态下,这一类变异其实也就是自杀性变异。由于毒性太强,还没来得及让宿主把自己传播出去,就先把宿主杀死了,自己也就跟随宿主一起灭绝了。恶性病毒一般只能危害病毒发生地很近的区域内的宿主。所以恶性病毒虽然会不断出现,但导致宿主灭绝的病毒几乎没有。但现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同了。地球上的所有人群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交流着。中东传播的病毒,如果没被发现和控制,一天之内就可以传播到全球主要城市,三五天之内传到各国小城市、乡村,几十天就差不多遍布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了。人类由于其全球化的聚居、交流方式,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之一)被病毒消灭的物种

为此,一是应该加强交通枢纽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新死亡病例的监控

二是应该尽量减少可有可无的出行。前几年,一个生物类的学术期刊曾讨论了国际学术会议(的国际交通)引起的碳排放和污染问题。现在技术可行了,应该尽量通过网络讨论问题。还有就是旅游,这绝对是人类特异性的奢侈行为。所有生物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欣赏享受自己的家园。但人类不一样,人类这个物种不仅要欣赏享受自己生长生活的家园,还有欣赏享受他人生长生活的家园。当你陶醉于异乡美景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把自己家乡的病毒带到了美丽的异乡,或者将要把异乡的病毒带回自己的家园。顺便多说一句,减少可有可无的出行也会降低生物入侵的风险。

当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主动出击,加强广谱疫苗的研发。如果能够开发出针对所有冠状病毒共有的抗原的疫苗,那么我们就不怕包括非典病毒在内的所有冠状病毒的绝大多数变异体了。

注:对病毒和宿主的协同进化,我了解也不太多。根据常识写了一些,有不准确之处,请内行的网友指出来。我及时更正,以免误导没有生物学知识的网友。

-------------------------------------------------------------
中东出现类似沙斯新病毒

(2012-09-25)

 (伦敦综合电)世界卫生组织接到英国卫生当局的通知,说中东最近出现类似沙斯的新冠状病毒。一名最近到过沙特阿拉伯的卡塔尔男子得了呼吸性传染病,英国研究人员确定他身上有一种新病毒,跟2002年肆虐一时的沙斯(SARS)病毒属于同一家族。

沙特已有两人死于新病毒感染

  沙特阿拉伯卫生部昨晚也发表声明说,沙特有三个被确定受这种新病毒感染的病例。其中两名沙特人已死去,另一人现在英国接受治疗,就是那名卡塔尔人。

  世卫组织发布声明说:“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世卫组织正在设法了解个中详情,以确定它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不过,该组织目前还不会拉响旅行警报。

  世卫通过“全球预警和响应”系统发布的声明说,病情严重的49岁卡塔尔男子体内有一种新的、或是变异的冠状病毒。他因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本月3日去看医生,四天后住进多哈医院加护病房,11日由救护飞机转去英国。

  世卫还说,英国研究人员把这名病人的病毒样本,同荷兰医生从今年初病死的一名60岁沙特病人肺部获取的切片进行基因比对,发现两者几乎完全相同。

  冠状病毒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包括普通流感病毒和引起沙斯的病毒。沙斯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2002年底最先在中国出现,然后迅速在亚洲蔓延开来;到2003年受控制之前,这种疾病共造成全球约800人丧命。

  伦敦帝国学院呼吸感染科中心主任奥彭肖说,在现阶段,这个新病毒还不至引起担忧,但是“任何持续的人际传染或接触传染的证据,都会让人担心另一次类似沙斯病毒引起的爆发可能出现了。”

伦敦帝国学院呼吸感染科中心主任奥彭肖说,在现阶段,这个新病毒还不至引起担忧,但是“任何持续的人际传染或接触传染的证据,都会让人担心另一次类似沙斯病毒引起的爆发可能出现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772-616524.html

上一篇:生物信息学,可以安于非主流,而且应该庆幸非主流
下一篇:不用学车了,谷歌要在五年内推出自动驾驶车
收藏 IP: 202.112.87.*| 热度|

4 许培扬 刘旭霞 戴德昌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