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中东
《宿命》第十四章 十八已写成人篇,德学双修自扬鞭
2025-10-18 06:14
阅读:469

九月的阳光刺破了香樟树叶形成的伞盖,地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斑驳。虽然是晴天,但是魔都的空气仍然潮湿闷热,走在路上的人们早已大汗淋漓,衬衣都湿透了。上午九点半,生物系新生们还没有从开学典礼的兴奋中走出来,他们就不得不按照班主任李啸天的指示,将教室里的桌椅排成两个相套的圆圈。同学们都很兴奋,大家在一起叽叽喳喳地互相打着招呼,相互留下手机号码。十点整上课的铃声将教室中的喧嚣声压了下来,李老师就把班委会的组成成员和团支部的临时负责人给大家通报了一下。他强调说:“这只是一个临时安排,半年之后,大家都熟悉了,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选举。

班会的第二个议程就是互相介绍自己,让大家互相认识,熟悉一下。班主任李老师首先介绍了一下自己。他说:“我叫李啸天,浙江台州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后来去了康奈尔大学读博士,之后又在哈佛大学做了三年博士后研究。前年回来的,现在是副教授,在长江学者郭卫军教授团队。我的研究方向是发育生物学,是采用基因编辑的方法观察基因在小鼠发育中的作用。当然了,基因编辑今后还会在遗传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姒半夏正好坐在李老师旁边,李老师介绍完自己以后,她就接着说:“我叫姒半夏,来自丰山县。我毕业的丰山县一中是省里的示范中学,我们的任课老师,除了体育老师以外都是各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学校给我们的每位任课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我们学校很早就实现了电子化教学……。”

姒半夏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家都感觉很是吃惊。就连毕业于魔都中学的廖旭芳也觉得姒半夏他们学校的师资力量比她读过的高中一点儿都不差。来自银川的马靖婓说:“我们学校的老师可能没有半夏他们学校的老师学历那么高,很可能还有大专毕业的。但是我们的老师会带我们去贺兰山数星星,我们的老师也都很努力。我们学校也没有尖子班和平行班之分,大家都有一样的机会。我们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理念是欣赏每一个学生,让尖子生和普通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们的关注。因此,我们的高中学习虽然和大家一样很努力,但是我们很快乐。另外,我还要感谢国家的民族政策,让我的高考成绩可以加 5 分,这样,我就可以来到魔都理工大学,和大家一起成为同学。”

旁边一个男生站了起来说:“我叫刘岱森‌,来自山东滨州,我的父母是中学教师。我的名字中间的岱表示泰山的意思,森寓意着生机勃勃。我从小就人高马大的,非常强壮,所以大伙儿都叫我大壮。大家以后也叫我大壮好了。你们这样喊我,让我感觉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大壮的个子也比较高,有一米八五。但是在班里还不是最高的。坐在后排的张诚,他若站起来,应该有一米九五。他悄悄伸直了长腿,牛仔裤绷出笔直的线条。这个北京来的男生始终没说话,但每次有人起立时,他都会微微侧身让出空间,如同胡同里那些懂得留白的院落。

李啸天老师坐在桌子的中央,目光扫过三十一张新鲜的面孔。十七个男生像初生的小牛犊般挺直腰板,十四位女生则像含羞草般微微低垂着眼睫,却又忍不住用余光打量彼此。魔都的六个孩子自带一股自信的气场,而其余二十五人则像散落的星子——从山东滨州的大壮到宁夏银川的马靖婓,从丰山脚下的姒半夏到湖北恩施的土家族少年张庆余。

私下里李老师已经了解同学们的家庭背景。他发现多数学生来自普通的家庭,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李老师自己也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也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想他的学生们也一定会比他更有出息。

当最后一个同学结束了自我介绍,李啸天老师轻轻合上笔记本,目光缓缓扫过教室。九月初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三十一张年轻的脸庞上投下的细碎光斑。

“同学们,”他忽然开口,声音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想过这个问题吗”手指轻叩讲台,“我们该如何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蜕变?”

教室里的窃窃私语戛然而止。刘逸凡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起来:“我觉得是学习方式的革命。高中报到的时候就能领到整摞教材,可现在我们连要上什么课、用哪本书都不知道。”他把手中的签字笔往天上一扔,转了个圈后又落到了手中。看来他平时没有少练习。“就像我高中老师说的,大学要学会自己当自己的老师。”

“岂止是学习!”章金南突然从座位上弹起来,耐克运动鞋在地板上擦出刺耳的声响,“以后没人管我们几点睡觉了!”他夸张地挥舞手臂,”可以通宵打游戏,可以睡到日上三竿,还能参加三个社团……”话音未落就被前排女生的笑声打断。

李老师等喧闹声渐渐平息,忽然露出狡黠的笑容:“让我总结一下大家的看法。”李老师走到讲台前,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重重一顿:“大学生和高中生最大的区别是……”他故意拖长了“是”的音调。

“年龄。”他在黑板上写下了“age”,看着突然安静下来的教室,他继续自问自答道“因为你们都成年了。”

在一片哄笑声中,他又转过身去写下了遒劲的“十八岁”三个大字:“我查过你们的出生日期,你们每个人都超过 18 岁了。从你们进入这所百年名校的大学的那天起,全世界的人都会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你们。”粉笔在黑板上的敲打声非常清脆,所有的人都抬头看着李老师在黑板上写着的字。

“生活上,”他指着第一个词,“大家要学会管理自己……”

“学习上,”第二行字迹加重,“学习上的自我要求是关键,主动探索知识、制定学习计划并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而这里,李老师手中的粉笔重重敲在“品德”二字上,“才是你们真正的毕业证书。思想品德的修养则是根本,我们每个人都坚守诚信底线,怀有感恩之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在与人相处时懂得尊重与包容,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坚守原则。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同学相处的时候不要意气用事,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与同学、老师相处,在团队合作中懂得倾听与分享,既能建立和谐的人际网络,又能在相互支持中共同成长。只有将生活能力、学习素养、品德修为与人际交往能力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窗外蝉鸣阵阵,三十一双眼睛倒映着黑板上的字迹,像三十一颗种子突然触到了土壤。

“同学们,”李老师的声音洪亮而温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两千多年前,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大学不是游乐场,”李老师继续道,“而是塑造灵魂的地方。你们看窗外那些杉树,每年春天它们都要被修剪,所以它们才能长得那么笔直挺拔。”

教室里响起一阵骚动。勤于思考的半夏,在她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两个字“责任”。

“去年,”李老师的声音突然提高,“我们学校有 12 名学生被退学。大家要知道,能够进入这所大学门槛的学生,都是绝顶聪明的!这些被退学的学生不是不够聪明,而是他们迷失在所谓的『自由』里了。”李老师打开教师的电脑,在投影仪播放着一些照片:一个男生在宿舍床上堆满了脏衣服,电脑屏幕上是游戏的界面。

来自魔都的林文远心里感到一阵刺痛。他想起自己高考结束后的每一天,也都是这样挥霍时间,父母对他的叮嘱都当成了耳旁风。现在坐在这里听李老师的“人生道理”,让他自己感觉到非常内疚。他想李老师说得对,他需要从思想和行动上有所改变了。

“从明天开始,”李老师最后说,“我们开始半个月的军训,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军训,磨炼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建立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希望大家都能够每天花半小时,去图书馆看一本与专业无关的书。四年后,你会感谢今天的决定。”

林文远听到李老师这样叮嘱大家。他调皮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学着香港警匪片中的警察给李老师敬了个礼,大声喊道:“yes, sir!”全班哄堂大笑。

笑声停止后,李老师说:“我希望,我们全班现在有 31 个同学,毕业的时候,我们还是能够 31 个同学一起离开这个学校!”然后他就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临时班长裴子龙站起来说:“李老师说的我们都记住了。首先是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第二是要学会自我管理。第三是注意安全。”大家听了裴子龙的话都点头同意。第一次班会也就结束了。

班会一结束,廖旭芳就拽着半夏和熊雨珊往食堂跑。几个人挤进队伍里,正嘀咕着今天的糖醋排骨好吃还是红烧肉好吃的时候,却感到身后有人轻拍她的肩膀。

回头一看,吃惊地喊:“马婧菲!”她今天穿着新买的校服 T 恤,正冲她们眨眼睛。

“你咋也排这儿?”廖旭芳压低声音问。民族食堂明显不在这里。

马婧菲凑近她耳朵,热气呵在廖旭芳颈侧:“嘘……我爸妈要是知道我在普通食堂排队,能唠叨一学期。”她笑得狡黠,“反正他们不在,我就当几天‘假回民’呗。”

四人端着餐盘拼桌时,半夏突然戳了戳廖旭芳的手臂:“你看。”马婧菲的盘子里只有清蒸鱼和卤鸡腿,油汪汪的红烧肉窗口近在咫尺,她却连看都没看一眼。

“你不吃大肉吗?”半夏忍不住问。

马婧菲咬了口鸡腿,含糊道:“偶尔破戒可以,但真点红烧肉,那也需要是牛羊肉吧。”她瞥了眼不远处举着餐盘找座位的同学,突然压低声音:“不过,鸡腿算是鱼类的近亲吧?”

廖旭芳和半夏对视一眼,同时爆发出大笑。旁边的一个男生说:“新同学!在食堂笑声太大,是要被罚款的!”一直在旁边没有说话的熊雨珊向那个男生伸手说:“罚款五元,马上交!”不止是他们四个人,与那个男生一张饭桌的其他人也都笑了,笑声穿透了整个餐厅。

这正是:十八已写成人篇,师敲责任三声弦。少玩游戏多锻炼,德学双修自扬鞭。

《宿命》封面.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506377.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