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中东
《宿命》第九章 红榜高悬喜气扬,状元饺子满屋香
2025-10-13 07:12
阅读:2325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爷爷就把半夏送到了汽车站。半夏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一大袋子刚从院子里摘的黄瓜、西红柿。半夏上了车,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小说,打发着时间。

在半夏出生后的这 16 年里,从来没有感觉到天空是那么的蓝,虽然今天比昨天更热了,但是半夏感觉到今天早晨的太阳却没有昨天在地里和爷爷干活时那么毒辣,她感觉到的只是太阳的温暖。阳光透过车窗洒在姒半夏的脸上,让她那青春洋溢的脸更加明媚。半夏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2004 年的这个夏天,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完成了中考,这份喜悦如同此刻湛蓝的天空般纯粹明朗。

车窗外,地里各种作物在清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她庆祝。她想起昨天小卖部老板娘告诉她和爷爷成绩的时候,爷爷的那份喜悦让满脸的褶子更多了,她想起久病在床的奶奶竟然能从床上蹦到了地上,开心地叨叨着:“半夏若是个男孩该有多好!”但她那”我们的孙女真争气”的心情还是将平时青紫的脸涂上了一些红晕。老朋友舍得赋诗评价说:“错看女子不如郎,只能嫁人度日常。哪知女儿是块宝,日后更比儿郎强!”

车厢里播放着汪峰的《飞得更高》,半夏手里虽然拿着一本小说,但是她根本就看不进去,她轻轻跟着音乐哼唱,仿佛汪峰正在唱出了她的心声。

狂风一样舞蹈,挣脱怀抱。

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

翅膀卷起风暴,心声呼啸。

飞得更高……!

 

她想到了为了能让她好好读书,有人专门给她提供了生活费,每年还给她买了很多的新衣服。这些新衣服从里到外。她想到了,为了让她安心读书,王翠兰老师把她接到了自己家里,就像对待女儿一样呵护着她。她还想到了这两周爷爷奶奶对她的疼爱。跟着爷爷去地里劳动,让她更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她这才理解了,王老师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她必须跟着爷爷去田里学做农活。她知道,这可能是她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做农活,这样的体验,让半夏的毅力得到了锻炼,她的思想也进一步地升华了。这时一种温暖的、从心底漫溢出来的满足感,就像晨露一样滋润着她的心灵。

阳光越来越明亮,照得她眯起了双眼。这条路她曾无数次走过,但今天,熟悉的风景都镀上了一层特别的光彩。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她去探索。

汽车摇摇晃晃地到了丰山县城,快到县一中的时候,半夏让司机停下了车,拿着东西往王翠兰家去了。虽然爸爸的家也在县城里,但是在半夏的心中,只有王翠兰的家才是自己的家。

因为知道半夏要回来,王翠兰早上就和邻居大妈们练了一遍八段锦,也没有多走路,就回家了。她知道半夏喜欢吃饺子,昨天下午就买了一块五花肉,切成了小丁,加上葱姜、拌上甜面酱、盐、花椒油和香油,放在冰箱里腌着过夜。她把刚买回来的白菜切成小块,杀了水,还放了一把韭菜,搅拌均匀。和好了面,就等着半夏回家了。看见半夏回来,王翠兰告诉半夏赶紧洗手,帮忙包饺子。娘俩一个擀皮一个包,很快饺子就包完了。这个时候,舒耕德也下班回来了。王翠兰开玩笑地说:“耕德,你肯定大年三十好好洗了脚,我们刚做好饭,你就回来了!”舒耕德说:”何止是洗了脚,年三十晚上我可是泡了半个钟头!”

王翠兰趁半夏煮饺子的功夫,剥了几瓣蒜,放进蒜钵里要捣。舒耕德看见了,抢过捣蒜锤,说:“这个我来吧,要不一会儿你又要说我不干活了。”

很快一家三口就坐在了桌前,边吃边聊了起来。

舒耕德告诉半夏:“你这次的成绩在全县第一,校长开心得不要不要的。咧着嘴到我办公室找了我好几回。”

校长说,“你是我们学校第一次在全市考进前 5 名的学生,今年我们学校中考的成绩很好,一共有 8 个同学可以去阳南市一中读高中。市一中招生办的老师已经来县城了。他们很快就会找你们挨个谈话,动员你们去市里读高中。”

正说着话,李校长就叼着一根烟敲门了。

半夏看见校长来了,就赶紧搬了一张椅子,倒了一点儿蒜醋给李校长。说:“这是王老师刚包的饺子,可香了,你尝尝。”李校长也不客气,用筷子夹了一个饺子,沾了点调料就咬了一口。开玩笑地对王翠兰说:“王老师,学校旁边还有一个门面房,你去租下来,开个饺子店吧!肯定能发财。”王翠兰说:“要是再年轻个十岁,我说不定真会去,现在老了,能给我家耕德做口吃的就不错了。”

李校长转过脸对半夏,给她夹了一个饺子说:“祝贺你,姒半夏同学,这是王老师给你包的状元饺,你今年是我们县里的中考状元,以后还会成为县里的、市里的、全省的高考状元。你现在这个状元在全市排名第三,这是我们县目前为止,考出的最好成绩。努力吧,半夏!你的将来不可限量!”

李校长接着对舒耕德说:“过几天学校准备开一个表彰会,一方面表彰一下你们这些一线教师,你们辛苦了!另外一方面还要告诉初一、初二的学生们,只要努力学习,大家就会取得好的成绩,就会有美好的未来!”

三个人听着李校长激情澎湃的话,也不禁激动了起来!

李校长又对王翠兰说:“翠兰,这几天你还要辛苦一下,帮助舒老师和半夏准备一个发言稿,舒老师再带一届初中生后就要退休了,但是他今年带毕业班取得了我们学校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一方面给舒老师们庆庆功,另一方面我们要给全校师生鼓鼓劲。”

半夏也要代表全体毕业生发个言,谈谈你的理想。主题就用你中考的作文!”

半夏点了点头答应了。

大家边吃边谈,很快饺子也吃完了。半夏收拾着桌子,王翠兰泡了一壶茶,给李校长和舒耕德倒上。

李校长端起了茶杯,轻轻地吹着,品了一口茶后说:“舒老师,你这茉莉花茶很香。”他望着半夏带着几分无奈对舒耕德说:”咱们学校的高中部,每年都在努力,但高考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不是老师们不尽力,也不是我们的老师水平不行啊——”他顿了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每年中考一结束,市一中就像磁铁一样把尖子生都吸走了,市二中再分走一批优质生源,最后留给我们的......”他苦笑着摇摇头,“可即便如此,我们每年还是有不少孩子考上了一本院校!市一中再厉害,不也有落榜的吗?这说明什么?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对不差,差的只是生源质量啊!”

说到这里,李校长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他激动地直起身子:“半夏同学,你知道吗?要是今年能把你这样的好苗子留下来——”他双手比划着一个升空的姿势,“三年后我们一定能放颗『大卫星』!到时候,学校的声誉上去了,好生源自然就来了,我们就能进入良性循环!”他热切地望着眼前这个文静的女生,“你愿意和母校一起成长吗?让我们一起把县一中推向新的高度!”

半夏的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她从未想过自己的选择竟会如此重要,她把目光投向了王翠兰。李校长见状,立即抛出了重磅条件:“只要你留下来,高中三年的学杂费、书报费全免!”这个承诺可是舒耕德和王翠兰事先不知道的,让他俩也都吃了一惊。

送走李校长后,三个人又在一起商量了起来,半夏的志愿是市一中好还是留在县城好。舒耕德说:“市一中虽好,但是好学生也很多,虽然半夏不怕竞争,但是因为好学生太多了,老师就不会特别关注。”舒耕德面对半夏说道“在我们这里,你会得到最好的资源,老师们都会重点培养你的。”王翠兰老师也柔声补充:“而且离家近,周末想回来随时都可以。”

当半夏最终选择留在县一中时,这个决定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更令人意外的是,全县前 20 名中竟有 13 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市一中的招生老师扑了个空,他们难以置信地看着志愿表——这些往年求着他们录取的尖子生,今年居然集体“叛变”了。这个戏剧性的转折,不仅改写了县一中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教育格局。

这正是:红榜高悬状元郎,县中留步续华章。翠兰巧手捏福气,满盘元宝伴书香。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505689.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6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