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中东
《宿命》第六章 翠兰慧眼巧点拨 春风化雨路障破
2025-10-10 06:32
阅读:2925

王翠兰通过与半夏的深谈,给学习劲头十足的半夏加了油打了气。本来就很聪明的半夏学习更刻苦了。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王翠兰深知,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的是抓紧严管,但是孩子大了以后,就有了思想,一味的强压严管,放松了以后,孩子就可能找不到方向了。王翠兰可不想通过严厉的管教提高半夏的学习成绩,她想激发半夏的内在动力去引导半夏主动学习。

王翠兰曾经教过一个男孩子,叫杨海英,非常调皮,经常带着其他学生做一些让老师家长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有一次县里组织教学观摩,很多其他学校的老师过来听启河小学老师的课。一个女老师正好坐在杨海英旁边,小家伙就故意用脚踩这个女老师的脚。看见老师没有反应,杨海英就使上了力气,差一点儿就站起来了。他的特殊动作,让讲台上的老师看见了,就喊他回答问题。这一下,他才收敛了一会儿。过来一会儿小家伙感觉又无聊了,就用手里的铅笔去扎老师的胳膊。这次那个女老师先看见了,就狠狠瞪了他一眼,他才又安静了下来。下课后,这个女老师专门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学校只好把家长请来,说明了情况。家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不住地道歉。回家以后,杨海英的爸爸把他按在凳子上,用皮带抽了好几下。杨海英大声喊着妈妈。他妈妈怕他爸爸下手太狠了,就拦了一下。杨海英趁机跑到了街上,他爸爸就在后面追。隔壁王大婶看见杨海英的爸爸拿着皮带追杨海英,就告诉海英快跑。这一声喊的杨海英的爸爸没了心劲。不追了,杨海英的屁股才没有进一步的被皮带伺候。

因为杨海英太捣蛋了,所以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有老师提议,专门让他坐到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周围的座位都空出来,把他孤立起来。但是王翠兰和其他一些老师不同意,认为孩子还小,还是可以教育的。王翠兰说:“孟子说:人人皆可成尧舜,况且杨海英并不笨,他还是很聪明的。只是他的聪明没有用到正经地方。他的语文课学的就很好,口头表达也很清楚。我们现在孤立他,可能就会让他一辈子心里有了阴影。”老师们认真分析以后觉得,杨海英可能是大家因为老师们关注他比较少,特别是正面的关注比较少,看到的都是他不好的一面。他调皮捣蛋可能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所以以后对杨海英还是要多鼓励,多帮助。这之后,王翠兰和其他任课老师改变了打法,遇到了问题就和杨海英一起分析他这样做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杨海英慢慢也就理解了。再加上孩子也大了一些,懂些事情了,对老师们的教育也不再抵触了。初中毕业后,他以很高的成绩考到了市一中,高中毕业以后去了省立大学学了新闻专业。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记者了。

半夏是个好学生,但是她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对她的教育引导是另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要解决她继续读书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她感觉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王翠兰知道了半夏想继续读书,且要一直读下去的决心和信心以后,她就一直和老伴舒耕德商量,怎么与半夏的爷爷和爸爸去把话说明白。毕竟半夏的爸爸才是半夏的真正监护人。半夏要继续读书,他绝对不能反对,哪怕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行。这也解决了半夏继续读书的后顾之忧。

心里有了主意,王翠兰也不拖着,早晨去早市买了两斤水果,就骑车直奔姒有山的洗车店去了。

春日的阳光洒在洗车店前的马路上,洗车用的高压水枪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细小的彩虹。王翠兰踩着湿漉漉的水泥地走近正在修车的姒有山。给人补胎的姒有山看见王老师来了,就赶紧让徒弟接手,洗干净了手,这才走到王翠兰跟前,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王老师,您来了!”

王翠兰把手里的水果递给姒有山,然后说,“我和你说几句要紧的话,不耽误你很长时间。”

姒有山要去拿凳子,王翠兰给拦住了,“就几句话,很快的!”

王翠兰问姒有山:“关于半夏读书的事情你怎么看?”

姒有山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主要看她爷爷和她自己的意见吧!”

姒有山知道,自己对这个女儿亏欠太多,也知道幸亏姒半夏平时跟着王翠兰,比在自己家里强多了。现在半夏个头也长得很高,模样越来越像她妈妈了。但是他现在有了儿子了,儿子的重要性对姒有山来说,显然比半夏强多了。

王翠兰说:“你爸爸前几天来找过我,想让半夏不读高中了。但是我和半夏前几天聊了一下,她很想继续读书。孩子现在学习很好,是个状元的料,她读书将来会有大出息的!”

姒有山回答道:“女孩子家家的,早晚要嫁人,读那么多说有什么用?能成凤凰吗?”

王翠兰说:“半夏将来何止是凤凰!你看她长得多漂亮呀。一米六八的个子,脸蛋又好看,咱县里再也没有这么漂亮的妹子了。再说嫁人,在农村可以嫁个什么人?万元户就是最好的了。书读多了,她的天地就宽了,外面的好小伙子有的是!”

看见姒有山有些犹豫。王翠兰继续画饼:“读书多了,如果遇到一个金龟婿,半夏一生就无忧了,你将来也可以去大城市享享福!” 她压低声音说,"老周家姑娘在省城读书,女婿开了一个大公司,上周回村开的可是奔驰。"

这个大饼一下就让姒有山闻到了香味。姒有山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地继续问道:“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经济上不是很富裕,我妈这一天天的躺在床上,药费也要花很多。半夏若是读了高中,学费什么的也是一大笔开支。”

王翠兰心里说,经济问题才是你们不让半夏读书的根本原因。就回答说:“这你不需要担心。现在半夏的生活费就是一个好心人在帮助着呢。人家说了,只要半夏能考上高中、大学,所有的费用人家都会管的,一直到她经济上能独立为止。你要是有能力,给她一些零花钱,没有也不怕。”

王翠兰继续劝道:“这么好的姑娘,不让她上学,会让她后悔一辈子的,也会让你后悔一辈子的。假如没有人管半夏的学费和生活费,我和老舒一定会管的,也一定会负责到底的。”

姒有山心里想,反正也不要自己花钱,有人帮助自己的女儿读书,里外里是自己赚了。他想到这里,就对王翠兰说,“我这里没什么问题了。谢谢王老师。我会做通我爸妈的工作的。”

半下午的时候,趁着人少,姒有山就早早地关了洗车店的门,去周围的一家经常去的饭店买了两斤大骨头、两只猪耳朵和十个油酥火烧,带上早晨王翠兰送的水果,还有一瓶红薯酒,开着车就往启河村赶。等他到了家,他爸爸姒承恩还没有回来。他妈妈姜凤仪半卧在床上呼哧着,他和他妈妈打了一个招呼。就去院子里摘了2根黄瓜,拍碎,拌上蒜泥,又油煎了半碗花生米。把猪耳朵切碎,拌了一些葱丝,滴了几滴香油。先给他妈妈弄到一个碗里,端给床上的老妈姜凤仪。姜凤仪说,好久没有吃肉了,真香。

说着话,老爷子姒承恩扛着锄头回来了,看见姒有山,一愣,问到:“你咋回来了?”姒有山说:“王翠兰今天找我了,说半夏学习很好,想让她继续读高中。”说着话,招呼老爷子在桌子旁坐下,倒了一杯红薯酒,两个人边吃边聊着。

姒承恩说:“女孩子再有学问,将来也是别人家堂屋里的。读高中还要花很多钱!”

姒有山解释说:“王翠兰说了,半夏以后读书都不需要家里掏钱,有人管呢。假如没有人管,她就负责所有的费用。到时候如果没有人给半夏掏学费,我们再让她回屋里来。”

老爷子想了想,这样也不吃亏,就勉强同意了。姜凤仪在床上听到他们爷俩商量的结果,插了一句话说,“要是半夏是个男娃该多好呀!”姒承恩也点头附和着:“是呀。若是个男孩,咱们家指着她就可以改换门庭了。”又对着姒有山说:“小宝现在学习怎么样?”姒有山苦笑着说,“和他哥哥一个球样,每次考试不垫底,我就偷笑了。”

爷俩唠着孩子们的事情,杯里的酒很快就见底了。老爷子就要给姒有山倒酒。姒有山说:“大(爸),我一会儿还要回去,剩下的酒你慢慢喝吧!”吃完饭,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天,喝了点儿水。姒有山说,“我的酒劲过了,回县城去了。”

姒承恩叮嘱道,“路上慢点儿开。”

就这样,姒半夏读高中的家庭阻力被排除了!

这正是:读书闺女胜儿郎,莫道嫁人便收场。他日女儿成才时,方知今日抉择强。

可惜的是,姒有山并没有沾上半夏多少光,个中原因太复杂了。具体情况等到后面我们再说。

 宿命封面.pn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505285.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