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半夏就到了初中三年级,半夏也快16岁了。这个时候王翠兰已经退休两年了,她的丈夫舒耕德老师在县一中,正好是半夏的数学老师,带完半夏这个班,再带一个班就可以退休了。他们的儿子女儿也都去美国读书了。儿子舒晏阳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以后,留在那里做了博士后,据说有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还成了助理教授。晏阳在美国立足之后,就帮助妹妹昭宁在他工作的城市申请到了一份全额奖学金,这样兄妹俩又到了一起。王翠兰和舒耕德约好,等他退休以后,也去美国看看风景。
半夏初中快要毕业了,她的奶奶身体更加不好了,即使是夏天也常常喘得起不了床,前几年仅仅是脚脖子的地方一按一个坑,现在已经是浑身浮肿了,皮肤上有很多地方泛着青紫色。爷爷找了几次王翠兰,希望半夏初中毕业以后就不要再读书了,回家帮着做做饭,洗洗衣服。再过上两年,等岁数够了,找个好人家嫁了。他们的想法是,因为奶奶这几年看病,花了很多钱,假如半夏嫁得好,他们还可以得到一笔彩礼。前几次,王老师都以孩子初中还没有毕业,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法律规定给挡了回去。但是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王老师觉得有必要和半夏讨论一下她的将来。
2004年3月27日,正好是星期六。虽然早就实行了五天工作制,但是面临中考的学生们却很少有自己的周末和节假日。这一天,两周放一次假的半夏,终于有了一天的休息时间,她周六下午一放学就回到了王老师家。王翠兰早就做了一桌子菜,等着半夏回来。半夏看着桌子上都是自己喜欢吃的,感激地给王翠兰鞠了一躬,嘴里说着:“谢谢老师妈妈!
王翠兰让半夏去洗了手,招呼老公上桌子吃饭,还贴心地给舒耕德倒了一杯酒。这一家三口三个姓,却十分的温馨。吃完饭,半夏就去洗碗。半夏从10岁开始住在王翠兰家里,到现在已经6年多了。刚开始的时候,半夏还有些拘束,但是王老师待她就像妈妈一样,平时也不让她做什么家务。但是半夏很有眼色,吃完饭帮助收拾桌子,扫地,家里的事情样样抢着干。她深刻感觉到王老师家的条件比在爷爷奶奶家好了很多,也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完晚饭,半夏帮助王翠兰洗了锅碗。王翠兰就端了一盘下午才从大棚里采摘的草莓,招呼半夏坐到了茶几旁。舒老师知道他们要谈什么,就躲到房间里看书去了。
看着王翠兰有些严肃的面色,半夏心里也有些紧张。
王翠兰缓缓地说:“你爷爷来找过我几次,想让你初中毕业以后就不要读高中了!我想问问你自己的想法?还想继续读书吗?”
半夏没有直接回答愿意还是不愿意,她说:“我很喜欢读书,我的成绩也很好,老师说我肯定能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然后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王老师。
王老师说:“你也知道,你上学是有人资助的。资助方说,只要你能考上高中和大学,他们会负责你的生活费和学费的。所以只要你愿意,就没有人能阻挡你继续读书!”
半夏这才说:“我愿意继续读书,一直读下去!我相信我可以考上一个好大学!”
王翠兰接着问半夏:“你为啥要读书呢?”半夏这个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农村小姑娘显然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奖她,不光人长得漂亮,学习也特别棒,因此自己从心里就觉得自己是读书的好材料。由于读书非常刻苦,成绩也就越来越好。但是为啥要读书,这个问题半夏从来也没有想过。
看着半夏思索的样子,王翠兰就自己开始回答这个问题了!
“我们读书,首先是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知识改变命运!”
“你爸爸大概小我们10岁,但是他就没有好好读书。虽然他有点儿小聪明,可是因为没有文化,所以嘴就比较笨。你看他现在在县城开的洗车店生意就很好。”
王翠兰继续说道:“你爸爸因为没有文化,所以不懂法,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所以娶不上媳妇,只好花钱买了一个媳妇。”王翠兰强调了一下:“买卖妇女在全世界都是犯法的,就是因为他没有文化,他不懂法,所以吃了一些苦头。”
“你们村的姒有才,好像是你本家的大大(伯父),你知道他吧?他现在是省农业厅的厅长了。姒有才和我们是高中的同班同学,我们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因为他家里成分比较高,所以他只能跟着大伙每天去敲土坷垃。但是姒有才一直没有放下读书的念想,他口袋里总是装着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去地里劳动的时候,路上总要背几个英语单词和古诗词,回到家里,不管多累,他都要做几道数学题。就这样,等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他就去参加高考了。复习的时候,有些不会的数学题,还来找舒老师帮忙。我和你舒老师有了两个孩子,你哥哥当时4岁,你姐姐还不到一岁。我们觉得当时的日子比其他人好多了,再加上家里孩子们的拖累,就没有报名参加高考。否则的话,我们现在至少也在省城生活和工作了。”
“姒有才1978年3月考上了省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留在了省农科院。由于当时科班出身的农业科学家奇缺,姒有才很快就脱颖而出,在小麦种植和多元化产业方面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议,他自己说,这些创新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一些文献当中的。他只不过把那些文献中的成果,在我们省里应用了。现在在你们启河村广泛普及的蔬菜大棚,都是姒有才想办法筹集资金为家乡做的贡献。他大学毕业三、四年后,就将他爱人和孩子接到了省城。他爱人王引弟本来在村里务农,孩子也是农村户口,就是因为姒有才大学毕业,又做出了贡献,一家人很早就都成了城里人,过上了好日子。这就是读书自有黄金屋呀!”
说着,王翠兰就缓缓地背诵着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背完这首诗,王翠兰又详细地解释了什么是千钟粟,什么是黄金屋,什么是颜如玉。在颜如玉这里还特别结合以前给半夏讲的童话故事中的白马王子进行了诠释。然后又感慨道:“姒有才就是因为学习好,考上了大学,彻底改变了他自己和他家人的命运。”又对半夏嘱咐道:“孩子,你一定要好好读书,离开这里,你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你也能找到一个你自己喜欢,他也喜欢你的男人,过上比姒有才更好的生活!”
看到半夏基本上懂了这些,王翠兰接着又说到:“其实作为一个好学生,你还应该有济世报国的理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人!”
王翠兰接着说,刚才的劝学诗是北宋的第三个皇帝劝大家好好读书的。但是这样的理想只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并没有提到用自己的知识造福别人、造福社会。北宋大思想家、教育家张载有个非常著名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知识分子就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这里的立心、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德行,假如一个人的德行不好,这样的人,书读的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立命就是要为老百姓做好事。这两句话是教人如何做人的。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有自己的著作,就是要有自己的本事。为万世开太平,就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对社会有所贡献!后面两句话是告诉你怎么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横渠四句也就是孔夫子提倡的“立德、立功、立言”。你假如能一直奋斗下去,你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大学问家,那个时候,你还会为你自己的生活担忧吗?
半夏突然打断了王翠兰的话,她问道:“老师妈妈,为天地立心,什么是天地呢?就是我们站着的土地,我们头顶的天空吗?”王翠兰顿了一下回答说:“这里的天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道德法则,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规矩,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事物。”王翠兰继续道:“我们经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天,而这个天就是所谓的神明,就是约束我们行为的道德规范。”半夏好像理解了一点点,就又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是不是很难做到?”王翠兰回答说:“确实很难,据说历史上只有一个半人真正做到了,那就是孔夫子和王阳明。孔子做到了全部,而王阳明只做到了一半。但是正是有了这个横渠四句,中国的知识分子才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一个人仅仅把读书当成是改变自己命运的目标太小了,人还是要有志向的。”王翠兰想了一下说:“北大最近有个教授说,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为什么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因为他们的理想除了有改变自己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奋斗目标了。为了自己的黄金屋和颜如玉,他们可能会做很多损害他人,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
王翠兰还是以姒有才的例子给半夏解释着:“你看姒有才,他大学毕业以后,凭着自己的知识,努力为社会做贡献,他提出了很多适合我们农村的种植养殖的方法和手段,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这样的人就实现了横渠四句中对知识分子的要求,也实现了他的理想。假如你姒有才大大(伯父)有更大的舞台,他可能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就是你的榜样!”
“信仰不灭,心中才会永远有光!正是有了一大批像有才这样的人默默地奉献,勇敢地承担,我们今天才能安稳地过上好日子。所以我们只有学到本领才能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芸芸众生创造的!”
王翠兰作为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乡村教师,能够对横渠四句有这样的理解和解释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放眼全国也没有几个,王翠兰和舒耕德是被历史耽误了的人。他们如果能够按部就班的读了大学,我想他们的成就也不会限于乡村教师。王翠兰对横渠四句的解释,以及知识分子的使命,让一个快满16岁的乡村女孩子茅塞顿开,非常长眼界了。就好像给姒半夏打上了鸡血,让她有了更高的学习目标。这之前,姒半夏只是喜欢读书,喜欢被人夸奖她考试成绩好。从这一天起,姒半夏就将横渠四句和立德、立功、立言写在了语文书和政治书的扉页上,每次翻开语文课本和政治课本的时候,她就会默念一遍,有空的时候,就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一夜,2004年的3月27日的夜晚,一向遇到枕头就睡的姒半夏很久很久都没有入睡,一直在心里默念着:“立德、立功、立言”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二天早餐时,当半夏顶着黑眼圈看见王翠兰时,坚定地告诉王翠兰:“老师妈妈,我一定要继续读书!我一定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将来做一个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用的人。我一定像哥哥姐姐那样孝敬你!让你和舒老师生活得更好!”
这之后,半夏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又过了3个多月,半夏以全县第一的总成绩顺利通过了中考,这是后话。
姒半夏是否能够真的去读书,还要看她真正的监护人,也就是她的爸爸姒有山的态度了。
这正是:
老师教我学古豪,半夏从此志气高。立德立功又立言,不负青春走一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乔中东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505135.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