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课表”让学生习惯于弄虚作假
4月13日,《南方周末》公众号刊出记者杜寒三的文章,谈及了当前在许多中小学存在的阴阳课表问题。
所谓阴阳课表,就是公开贴出来和上报的课表是一张,而实际执行的课表则是另一种。当督导来检查的时候,“换下6点40分上早读,上下午各有5节正课,晚上还有3节晚自习,直到晚上9点才放学的真实课表,换上早晨8点10分上课,下午5点半放学,一天只上8节课的假课表。”而且通知各位教师,“如果督导组问起来,还要求学生'不要乱讲话'”。
《南方周末》的文章说:
2025年年初,受教育部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敏及其团队展开了一项关于“学习时长”的研究。根据现行国标《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要求》,初中不超过7小时,高中不超过8小时。但根据她的调查,初中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长达9.8小时,高中生达12.25小时,部分学校课程表存在各种形式的“阴阳课表”现象。
中小学的“阴阳课表”其实存在已久——最近十多年内,已有多项调查都得出类似结论。
……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聂永成在2017年至2019年间对3省31个市县153所中小学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超八成学校存在“阴阳课表”。
不止一位教育系统内部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都知道学校“阴阳课表”的存在,但对此都保持了沉默甚至是默许态度。有学者将调查结果形成报告,提供给省教育厅,“最后没有什么太多的反馈”。
……
聂永成对153所中小学校长的调查,揭示了他们对“阴阳课表”的态度。58.1%的正校长或副校长选择“非常支持”,另有25.3%和12.7%的校长分别选择“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和“不支持但默许老师们这样做”。只有3.9%的受访者选择“坚决反对”。
甚至在他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绝大多数都对“阴阳课表”现象高度认同,有97.2%的主科老师选择“非常支持”。
以上六小节都引自该记者的文章。这篇文章讨论阴阳课表,主要揭示了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使学生学习负担超重的学校教育却忽视了那些升学考试中不考的课程。
但是我由此却想到了另一个与之不同却似乎更为重要的问题:学校中大量如阴阳课表这样弄虚作假的行为,能够培养出诚实的学生吗?
我们的学校教育,首先的任务是要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而诚实是现代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品质。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显然不会被现代社会所接受。
说得广一些,如果社会成员普遍不诚信,这样的社会结构显然不能够在历史上站的住,将很快垮台。
说得窄一点,就说学术圈子,我们现在成天在谴责学术不端,而学术不端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弄虚作假。
每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强调道德教育,都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而诚信是道德的最根本的基础。一个不讲诚信成天弄虚作假的人毫无道德可言。
我们每一个人,自有自己的孩子起,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而不是成天谎话连篇,不为社会所接受。
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诚实并养成习惯,需要长时间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但是口头上的说教,更重要的是成年人包括家长、教师以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的带领。
如果我们口头上教育中小学生要诚实,而自己总在弄虚作假,那么这种教育只能适得其反。
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以及学校的各级领导却成天在弄虚作假。学生每天上课的课表都是假的,他每上一节课就受到一次弄虚作假的教育。他就成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还能够指望他能够养成诚实的习惯吗?
多少年来,我们做事情,总是强调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真正做到了教我们的少年儿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了吗?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学校里做了哪些弄虚作假的事情?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检讨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8243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