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立春与春 精选
2025-2-4 07:27
阅读:3729

立春与春

昨天立春了。春是指春季,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季。

百度教育是百度旗下互联网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在百度教育平台解释春字是春季时,给出了如下两个例句:

1. 春日的公园里,春景如画,繁花似锦,令人陶醉。

2. 推开窗户,便能看到那迷人的春景,嫩绿的新芽在枝头摇曳。

这两句都给出了美丽的春景,一个是繁花似锦,一个是枝头嫩绿的新芽。

但是,在华北平原,黄河下游,立春时节仍然是寒风凛冽,离开这样美丽的春明景和还相当遥远。

春字,过去是写为形如“萅”的,草字头,最底下一个日,中间是一个屯字,也有不写草字头的,就写为“旾”。由篆字转为隶书又转为楷书,才写为如今的写法:春。

萅,从艸从屯从日。草字头,即艸,是草的意思。日,是太阳。中间的屯是什么?

《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屯,难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一,地也。尾曲。”

屯字的写法是,屮与一相交,屮是草,一象地。屮的“尾曲”,在篆字中,它的尾巴是朝下弯曲的,在隶书和楷书中,为了书写的方便,成了向上的“横钩”。草木初生要穿出地名,不大容易,弯弯曲曲地穿过石头、土坷垃之间的缝隙,“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难”。所以,屯的本义是难。

《周易·屯卦》:“屯,刚柔始交而难生。”这个卦是下震上坎:震为雷,坎为雨。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能欣欣向荣。

在艸、日、屯三个成分中,屯是最能够说明春字性质的,即过程充满着艰难。在阳光的照耀下,草木经受了风刀霜剑,在冰天雪地,冲破层层困难,终于要发出新芽,钻出地面,这就是春。据说,在甲骨文中,有时用屯代替春字。

这就是说,古人造萅(春)字的时候就使得春这个字充满了艰难的含义。

现在,气温还是很低的,比起刚刚连冬起九的时候毫不逊色。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草木就从去年的落叶、蛰伏状态下逐渐苏醒过来,开始了新一轮的成长,朝着“嫩绿的新芽在枝头摇曳”、朝着“繁花似锦”,进行新的长征。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先人把这个节气称为立春。

古人说:“立,建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就是开始建立。立字的本义是人的站立。最底下的一横象征地,上面的“六”字模样实际上是一个“大”字,表示人。人站在地面,就是立。

小孩子从能够站立到飞奔自如,总是会跌不知多少个跟斗,这中间也要经历许多艰难。人们正是从一个又一个跟斗之中学会了走路,学会了飞奔。

从寒风凛冽的立春到春暖花开的春分、清明,还是要经历一两个月,中间会有寒潮,会有一次次地降温,一次次的风雪。那些早开的花朵如迎春、玉兰,通常会在寒风中哆嗦。有的古人看到亭亭玉立的玉兰被冻落满地,称其为“薄命花”。不过,虽然艰难、虽然受苦,毕竟每年都会桃红柳绿、都会繁花似锦。

孔子说他自己“三十而立”。三十,不过是孔子在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斗争中刚刚能够“立”住脚而已。从而立到不惑、到知天命、到耳顺、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有一个不断修养、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间吃了不知道多少像“厄于陈蔡”那样的苦头。千百年来被人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一般的人。

我们的学生,六岁上小学,十八岁上大学,到博士生毕业,拿到博士学位,也差不多到了孔子的“而立”之年(传统的岁数都是现在所谓的虚岁,而立之年也正是现在的二十八九岁)。如果人生要到繁花似锦,再到果实累累,中间还需要经历多少苦难,克服多少困难,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作出多少牺牲。

现在有人刚从学校出来,甚至没有大学毕业,就想着自己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垂头丧气,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够真正拥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创造、去争取。中间必定会受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努力就没有成功。

什么事情刚建刚立之时,总还不是强盛之日。从建立到强盛,总还要经历艰难困苦,总需要人们去努力奋斗,才能够实现强盛的目标。

立春之日,虽然还很冷,虽然还会有一次次地寒流侵袭,但是大趋势是暖和起来,人们已经感到了“东风有信”、看到了“露微意柳际花边”(苏轼词《一丛花》)。既有了趋势,便不可阻挡,春暖花开之日也就在后头了。节令是如此,世间万事的道理也都相似。只要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新事物立起之后,便将势不可挡,克服艰难险阻,逐渐强盛起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7152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