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说低头喝水与防止呛着 精选
2024-10-19 07:31
阅读:6003

说低头喝水与防止呛着

近几年,卡脖子这个词用得比较多了。卡脖子当然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脖子那里是人的一个很重要从而也是很容易出大问题的地方。古人认识到吃饭要经过那里,呼气吸气要经过那里。不能吃饭,不能呼吸,当然不行。所以,古人把紧要之处称咽喉要道。这与现代把关键问题称为瓶颈异曲同工。

《黄帝内经·灵枢》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也。”明人张景岳(1563年—1640年)这样说:“人有二喉,一软一硬。软者居后,是谓咽喉,乃水谷之道,通于六府者也。硬者居前,是谓喉咙,为宗气出入之道,所以行呼吸,通于五藏者也。”

当然,实际上卡脖子置人于死地的主要不是不能吃东西,也不光是不能呼吸,更主要的是卡住了颈动脉,大脑得不到血液,就很快死亡了。

这里且不说颈动脉的问题,因为一旦颈动脉出问题,必须医生才能解决。只说食管和气管的事情,这是我们每天时刻需要自己注意的问题。

正如上面所说,古人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咽喉部,往上接口腔和鼻腔,往下有食管有气管,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管下接支气管和肺,食管下接胃。人所吃的食物经食管下咽进入胃,吸进的空气经气管进入支气管和肺。食物和空气都经过咽喉,少量空气进入胃没有什么关系,也很正常,但是水和食物进到气管里就很麻烦了。

从原理上说,作为“凝聚态”的水和食物,如果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就会影响在肺泡的气体交换工作(血液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水或食物进入气管,会立即引起强烈的咳嗽,将水或食物“驱逐”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呛着了。

为了防止水和食物进到气管,必须让“凝聚态”的水和食物与“气态”的空气分流。人在咽喉处的这个分流“装置”,人们称之“会厌”。

会厌是由会厌软骨和黏膜组成的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的结构。说话或呼吸时,会厌向上,使气管开放;咽东西时,会厌则向下,盖住气管,使食物或水不至于进气管之内。

当然这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实际上,意外的事情也经常发生。例如,吃饭或喝水时说说笑笑,或者“思想开小差”不知道想什么事情分了神,神经传递时发生差错,会厌没有把气管盖严实,一下子吃呛了或喝呛了,对于一般人来说也并不奇怪。

由于会厌的上下运动是受神经支配的,小孩子身体发育不完全,老年人各方面都在退化,所以对于小孩和老人,呛着了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特别是老年人,会厌部的边缘也在退化,使得会厌对于气管有时候盖得不严,容易呛着。而且,由于老年人身体弱,有的心血系统本来就有问题,呛得厉害了,引发心血系统出意外,甚至送了性命的事情也并不罕见。所以,医生经常提醒老年人要提防呛着。

怎样提防呛着?医生告诫人们,喝水或吃东西吞咽时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说笑。喝水时只喝上面半杯,留下半杯,也就是说要低头喝水,不要抬头喝水。

不要边吃饭喝水边说笑,这个容易理解。说话、嬉笑都需要打开气道,而且精神分散,神经控制来不及反应,会厌没有把气管完全盖上,水和食物就容易进入气管。

喝水吞咽时要低头不要抬头,这与人的生理结构有关。低头时吞咽,能够使得会厌更好地把气管盖严实,不至于“漏水”使得水进入气管。这种生理结构是多少千万年以来动物进化的自然结果。

对于陆生哺乳动物来说,喝水总是低着头的。除了极其罕见的瀑布水之外,所有的水都在低处,陆生哺乳动物要想喝水,必须低头。所以其生理结构也就适应了这个喝水的姿势。

人可以平着头甚至仰着头喝水,是人们发明了盛水的器皿后才可以有的姿势。像陶器之类的盛水器皿,多说也就大概一万来年的历史。而古人的祖先开始直立,至今至少已经数百万年了。这就是说,人类的祖先,祖先的祖先,从那么多陆生哺乳动物到可以直立起来的人,都是低头喝水的。它们的生理结构是在低头喝水的时候就形成的,是适应低头喝水动作的。虽然现在人类可以平着头甚至仰着头喝水,但毕竟不如低头喝水那么“自然”。

人老了,控制力差了,但是“自然”形成的方式还是比较好,不需要特地去控制,所以,低头喝水比较安全,不容易出问题。

我看,除了吃东西喝水的时候要注意一点之外,所用喝水的杯子,还是应当用比较浅一点的,不要用那种又细又高的,这样才不至于一不小心就仰着头把杯子底下的水都喝了,在不小心的时候引起呛水。

任何意外都是在不小心的时候发生的,但是人不可避免地有不小心的时候,我们的设备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少在不小心的时候发生意外的概率。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5598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