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名字”——从林冲说起
前些天,一位朋友问我,林冲的名字,繁体字是衝还是冲?这个问题正好我过去也问过自己。
衝的简化字是冲,但是过去本来就有冲这个字,两个字的意义有差别。也就是说,过去衝和冲是两个不同的字,简化以后,两个字都写成了冲。现在如果要把冲字“繁化”,那么有可能是衝也有可能是冲,要视这个字的意思而定。
衝字,从行,其本义是交通要道。《左传·昭公元年》说郑国的子皙要争夺子南的妻子,“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衝,击之。”《汉书·酈食其传》:“夫陈留,天下之衝,四通五达之郊也。”如今还常常用“要衝”这个词。
后来所用的向前衝、衝锋、怒发衝冠等词语,都是从“要道”这个本义引申出来的用法。
冲则是沖字的俗写。沖字从水,其本义是水往上涌动。引申为摇动,如《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冲冲(看到了周天子,马头上的辔饰摇动)”。
冲又从水涌动引申为空虚、平和、淡泊等义。《老子道德经》中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又说:“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还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后来有冲虚(淡泊虚静)、冲和(性情谦虚平和)等词语。
像衝简化为冲而冲又是原有的字,在简化字的过程中有不少这样的情况。例如,後简化为后,雲简化为云,乾简化为干等,而后、云、干等又是原有的字。对于这些两个或多个繁体字对应一个简化字的字,要从简化字“翻译”成原先的繁体字,就需要看这些字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根据它的字义翻成对应的繁体字。
当然,要想这样“翻译”,最直接的办法,是找来一本过去繁体字版本的书,看看过去的书上是怎么写的。这似乎是最简单的办法,然而,很多时候这样做很不容易,一下子找不到过去的书籍。那就只有根据字义去判断了。
在一般文章的句子中,能够看出每一个字的字义。这样我们就能够根据字义去确定原来的繁体字是什么。例如,如果冲字在句子中的意思是要道、衝击,那么其繁体字是衝,如果是淡泊、平和,那么其繁体字是冲。
但是,如果这个字是一个人的名字,要推测其繁体字,那就比较麻烦,因为没有上下文可以看出字义。要从另外的方面推测这个人取名的含义。
对于古代的有些人比较好办,因为这些古人有名也有字,他们的名和字的意思一般都是有联系的。从名与字的联系中,往往能够可以从一个字推测出另一个字的意义。
人在生下来之后,父母一般都会给他取一个名。例如,孔子的名是丘,子路(仲由)的名是由,颜渊(颜回)的名是回,子贡(端木赐)的名是赐,张飞名飞,关羽名羽,如此等等。
到了这个人成年的时候,根据“礼制”,还要举行一个“成人礼”式的仪式。对于未成年人,男女都是可以披发的,或简单地拢一下,称垂髫,或者扎成两个髻像动物的两个角似的,称总角。所以垂髫、总角都是表示未成年人。到了成年,男子就要把头发梳起来戴上冠,女子则梳起来插上笄(音ji1,即簪子)。这还要专门举行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男子是二十岁时举行,女子则在订婚后出嫁前。在仪式上,男子要加冠,故称冠礼,女子要加笄,故称笄礼。
在冠礼或笄礼上,都需要给被加冠者或被加笄者取一个“字”,字与名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古人有名还有字,放在一起称名字。
如孔子,取字为仲尼甫。甫也写作父,是男子的称呼,这是礼制规定的男子用字,由于人人都如此,后世就把它省略了。仲是第二个儿子的用字,也是“规定动作”,后来有人不尊敬孔子,称其为孔老二,就是从这里来的。尼则是孔子特有的字了。孔子名丘,生于尼山,丘(小山)与尼(山名)当然有关系。
仲由字子路。由是经过、经由,路与由当然关系密切。直到现在,我们还都用路由器。
颜回字子渊。回是回转,渊是打漩涡的水。《说文解字》:“渊,回水也”。
端木赐字子贡。上给予下为赐,下给予上为贡。
张飞字翼德。飞总需要翼。
关羽字云长。羽是鸟翼,要飞入云端。
韩愈字退之。愈是胜过、超过,过犹不及,所以需要“退之”。
苏轼字子瞻。轼是古代车上前面的扶手,人站在车上手扶轼则可以向前看(瞻)。
苏辙字子由。辙是泥路上车轮压过的印子,后车就沿着前车的车印走。由是经过。
对于这些人士,人们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名与字,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例如,如果要写出关云长三个字对应的繁体字,就可以利用这个方法。
关和长两个字比较好办。关与關是一一对应的,长与長也是一一对应。这都没有什么歧义,很容易化简为繁。
云是雲的简化字,但云字原来就有。要求写出云的繁体字,就要看这里的云字是什么意思。一方面,云是雲的古字,最早的时候,天上的云就写作云,是一个象形字。后来云假借用来表示“说”,我们常说“子曰诗云”,子曰就是孔子说,诗云就是诗经说。假借多了,其本义天上的云反而用新造的字雲表示。所以在汉唐及以后的时代,云和雲是两个不同的字:云已经不再表示天上的云彩,只表示说;天上的云彩则用雲表示。到了现在,简化汉字,把雲简化为云,两个字又合而为一了。
关羽的名是羽,羽就是翅膀,翅膀要飞上天,所以羽与雲有关而与云(说)无关,所以关云长的繁体字是關雲長。
这是很有用的一个考察方法。又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人们据此考察得,中原百姓至少在那时候就用牛来耕地了。这是应用到科技史的领域了。
但是,这个方法对于林冲的冲字的繁体字是什么,则有麻烦了。小说《水浒》所写的人大多为绿林好汉,草莽英雄。过去小人物往往只是阿大、阿二、阿三之类的称呼,连正式的名都没有,更不要说字了。因而小说《水浒传》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他们的字,也没有给出林冲的字,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像上面所说关云长那样从名、字之间的关系来推出冲字的含义。
当然,前面所说最直接的方法总是有效的。查一下过去繁体字版本的《水浒传》就可以了。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小说中对林冲性格特点的描述,来猜测小说作者用冲字的含义。林冲的性格是含蓄的、不惹事、想安安逸逸地过日子,不想造反,所以用冲比较好。
如果用衝,则与林冲的性格不合。衝的字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水浒》中有李逵,逵字的意思也是四通八达的道路。有鲁智深,鲁智深本名鲁达,达也是道路通达的意思。李逵、鲁达都是性格直率而有些鲁莽,他们二位的性格显然与林冲相差极大甚至相反。对于李逵、鲁智深,小说用逵、达来命名,那么对于林冲,如果用“林衝”来命名,就不大合适了。因此,林冲的繁体字仍然是林冲。
古人有名有字,那么实际应用时,名和字有那些差别呢?
首先,名是一个正式的称呼。在官方的文件中,必须称名。
自称,无论是对尊长还是对弟子小辈,都称名。如,孔子对他的弟子说话就自称丘:“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
又如,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写表就自称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尊长称呼小辈(如弟子),一般都称名。如,孔子称他的儿子孔鲤(字伯鱼)为鲤、称子路为由、称端木赐(字子贡)为赐、称颜渊为回。
平辈朋友之间,面称可以相互称字。例如司马迁写信给任安(字少卿),即称其为少卿:“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报任少卿书》)
王安石写信给司马光,也称司马光的字君实:“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平辈朋友的背称,一般情况下也称字。例如: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颛孙师,字子张;卜商,字子夏)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以上两例均出自《论语·子张》。
但是,如果与尊长说话,提到平辈朋友,则应当称名而不称字。例如子贡问孔子:“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这里的师指颛孙师,即子张;商指卜商,即子夏。
又如子贡回答孔子的提问,就称颜渊为回:“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士人的有名有字,直到20世纪上半叶,也还是如此。即使从孔子那个时代算起,到20世纪50年代,也经历了二千五百来年。现在好像很少有人这样做了。虽然大家还是用名字这个词,但是所谓名字只剩下了名。
我们现在的人重名太多。假想一下,如果大家再取一个字,登记时连名带字,重名率就一定低得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45528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