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海随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hongxin07

博文

一生的恩情——纪念金之庆先生八十诞辰 精选

已有 4203 次阅读 2024-10-27 11:1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24年是金之庆先生诞辰八十周年,虽然先生离开我们三年了,可先生的教诲仍仿佛在耳畔。此文旨在以纪念和回顾向先生致敬,并以自己亲身经历,介绍这位农业气象学和农业模型学著名学者,学习他奉献科学的精神、正直的品格及高风亮节。

金之庆先生祖籍安徽桐城,1944年出于生重庆书香门第,1951-1963年先后在北京和南京上小学、初中、高中并考入南京大学。1968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天气专业(五年制),1969-1978年分别在贵州省雷山县和黄平县气象站工作,1979年初调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84年获国际水稻研究所暨菲律宾大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1984年归国至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作为高亮之先生主要业务助手从事水稻计算机模拟研究。1984-2000年担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农业气象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任助理研究员,1990年开始,兼做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评价研究。1991年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1992年任副研究员,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任研究员,1998-2008兼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2002-2010年被聘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2010年退休后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返聘至2014年。20211027日因病逝世,享年77岁。

1994年我师从高亮之先生攻读博士研究生,相处最多、最近的老师莫过于金之庆先生,常常一同上班,一同去食堂吃饭,并常常分享足球赛事进展、趣事和结果,仿佛就像朋友一样,这为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活力和趣味。

有一次,我在学校学习的由陈文林老师主讲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课程,要求结合本人所学专业或研究方向撰写课程论文。由于我的研究方向为作物生长发育的计算机模拟,就如何结合这一方向撰写课程论文,当我请教金之庆先生时,先生于百忙中与我讨论并给出了专业且有价值的建议,我的课程论文初稿《对计算机模拟在作物生长发育研究中应用的评价》写成后又专门花时间作书面修改完善,不仅使我顺利完成了该课程论文,后来经进一步完善还发表于学报级期刊。

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包括建模、参数获取、模拟与试验验证、撰写等,其中,小麦生长期土壤水分动态建模中有一个关键参数—作物蒸散系数的确定让我困惑,当我约请金之庆先生指导时,金之庆先生耐心地一一解答了我的问题,使我快捷找到了解决方法,突破了这一建模难点。论文成稿后金之庆先生更是协助高亮之先生分担了论文撰写指导,大到语言表达逻辑,小到一个标点符号,都会仔细标注,为我按期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4年,在高亮之先生和金之庆先生语重心长地动员下,我调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从外地搬来的那一天,一路上多半路程是冒雨行进,到达南京时已是晚上九、十点钟,而金之庆先生亲自到四合院临时住所看望,安顿临时生活等,使我们心中感受到莫大的鼓舞。为了解决工作的后顾之忧,更是通过金之庆先生夫人何国利女士破例为我们女儿安排转读初中的学校,为我进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及进一地步发展和女儿日后考上心仪的南京大学发挥了关键作用。

记得2011年的一天,我得了重感冒并出现发高烧,当时就在附近的医院就诊并没太在意,经服药退烧后就正常上班了。可在办公室遇见金之庆先生时,金之庆先生见我还是和平常时不太一样,并告诉我说,我的眼睛似乎受了影响、有问题,建议我尽快到江苏省人民医院再看。当我再去医院看时,果然诊断右眼的右展神经有问题,且需马上住院治疗。所幸的是,正是金之庆先生的及时提醒和建议,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才使眼睛的问题基本恢复,避免了导致视域受限等严重问题。

另外,金之庆先生谦虚好学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此处举两个例子,其一是,1996年金之庆先生以《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为题,通过了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时年金之庆先生已年过五十二岁,这在当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子中已属少见,其时,金之庆先生已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领域成就裴然,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攀登计划子专题、2项国家攻关计划子专题等,先后5次应邀参加境外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主旨报告,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等。特别是,我当时还是在读博士研究生,可当金之庆先生赠送给我他本人的博士毕业论文时,还亲笔签写“曹宏鑫先生指正”。其二是,2003年,金之庆先生作为编辑工作组组长,协助编辑、出版《高亮之文选》著作,当时决定邀请高亮之先生最熟悉同事、学生与亲属作为编辑工作组成员,我作为学生受邀,可金之庆先生发给我的“《高亮之文选》编辑工作组成员征求意见函”落款竟是“金之庆、李秉柏敬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两件事,看似很小,却足以印证出金之庆先生谦虚好学、积极向上、不懈追求、尊重他人等高尚品格。

回顾这些与金之庆先生相处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点滴,除了纪念他的科技创新功绩、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格,最主要的则是感恩和铭记他在我人生的重要阶段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和莫大帮助。 

曹宏鑫

       2024.10.27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149-1457165.html

上一篇:国庆拾景
收藏 IP: 112.21.50.*| 热度|

4 汤敏骞 王从彦 王涛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