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难道我们的“睡美人”式论文苏醒了? 精选

已有 8442 次阅读 2023-2-4 11:22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一早,打开我的邮箱一看,哇,我团队(作者中有我,我主要为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总被引用数达到1000了(引用的主要是锁固段损伤行为论文与基于此的滑坡和地震预测研究论文)。


我们自2010年起开始发表有关锁固段的论文,之后到2019年末,每年有关论文被引用数处于平稳或较小波动状态(图1),未见大的起色;自2020年起到2022年,每年论文被引用数开始快速增长(注意2023年才过去了两个多月)。这意味着2020年或是转折年。


图1 每年论文被引用数

果真如此,超出我的预料,因为我们的工作涉及的学术思想过于超前、结果令人吃惊、结论令人难以置信,这使我认为我们的有关论文会成为“睡美人”【1】,可能数十年后才能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

那么,比预料早出现的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1)虽然我们的工作具有上述原创特点,但基于基本的岩石力学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故只要同行精通岩石力学基本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学术鉴赏力,容易理解我们的工作;(2)初期,某些同行粗看我们的工作可能误认为是胡扯,但越细究会认为越有道理。

我们的工作打破了滑坡和地震预测多年停滞不前的僵局,开辟了滑坡和地震预测新的研究领域,且前景可期;因而,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引领滑坡和地震预测研究的正确方向,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乃至学术前沿。

尽管我们的论文被引用数与诸多大咖们数以万计的被引用数相比微不足道,但我们的工作是原创,与他们做的跟风、改进工作不能相提并论。

我再次强调:(1)科研评价应着重看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与意义,而不应重视刊物的影响因子与论文被引用数;(2)科研评价须坚持“晚评价”原则【2】,以免让以“睡美人”式的卓越成果被埋没。

参考

1】为何高创新性论文易成为“睡美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346456.html

2】再谈“早发表晚评价”对科研评价的指导意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1946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374802.html

上一篇:背景地震概念之辨析
下一篇:为何土耳其连发大震?
收藏 IP: 111.197.237.*| 热度|

30 王涛 许培扬 周忠浩 王凌峰 高友鹤 李文靖 武夷山 梁洪泽 晏成和 彭振华 李星苇 郑永军 王飞 雷涛 王安良 贾玉玺 孙宝玺 宁利中 彭真明 罗帆 郑强 胡泽春 吴晓娲 徐芳 吕秀齐 康建 杨立坚 杨正瓴 董铭涛 田莫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