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f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ifei

博文

2025植物鉴定(4)

已有 391 次阅读 2025-6-30 12:58 |个人分类:植物鉴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 牛皮消 Cynanchum auriculatum(夹竹桃科;云南)

ImageImage

2. 白牛皮消Cynanchum lysimachioides(夹竹桃科;西藏

ImageImage

3. 匙羹藤(暂定)Gymnema sylvestre(夹竹桃科;云南)

Image

4. 蓝叶藤(暂定)Marsdenia tinctoria(夹竹桃科;云南)

A close-up of a plant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也有点接近纤冠藤。

5. 鲫鱼藤 Secamone elliptica(夹竹桃科;云南

Image

Image

本种花的照片可见:2025植物鉴定1

6. 催吐鲫鱼藤(暂定)Secamone minutiflora(夹竹桃科;云南巧家县金沙江边)

Image

Image

Image

叶两面看起来均较密被一种灰白色的腺点,应不是毛。

7. 南山藤 Stephanotis volubilis(夹竹桃科)

Image

Image

Image

本种花序和幼叶可食,在广西、云南等一些当地菜市场里有售。

8. 竹灵消 Vincetoxicum inamoenum(夹竹桃科;陕西

Image

A close up of a leaf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本种与大理白前易混淆。果期时,它们之间显著的区别在果表面的毛被上:大理白前密被短柔毛(果成熟时可能不太明显),而竹灵消光滑无毛。

9. 个溥(暂定)Wrightia sikkimensis(夹竹桃科;云南)

Image

Image

Image

小乔木,为幼株。若鉴定无误,植株可高达10米。

10.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altissima(菊科;河南)

A close up of a plant AI-generated content may be incorrect.

这是一种在华东地区臭名昭著的外来入侵植物,常称之为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L.,但其实这是错误鉴定。在2011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菊科卷中已经进行了订正,学名更正为 Solidago altissima L.,中文名新拟为高大一枝黄花。然而,迄今为止大量文献中仍普遍使用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一名称,而高大一枝黄花则鲜有采用(少见的例外是最近出版的《中国菊科植物原色图鉴》采用此名称)。

根据对我自己所采标本形态上的观察,以及文献中对本种染色体倍性的许多报道,国内这一入侵种与 Solidago altissima 是高度一致的,而与真正的 Solidago canadensis 存在明显差异(拟另文详述)。

基于上述情况,我认为或可继续沿用加拿大一枝黄花这一广泛使用的中文名,将高大一枝黄花处理为一个少用的别名,但其对应的拉丁学名则必须更正为 Solidago altissima L.;而对于真正的Solidago canadensis L.,或可另行拟定一个中文名称,以便明确区分两者。

11. 锈毛帚菊 Pertya ferruginea(菊科;福建)

Image

Image

这是我在2020年发表的一个新种,之前常被误定为心叶帚菊 Pertya cordifolia 或腺叶帚菊 P. pubescens。心叶帚菊的花头只有45朵小花,叶背无亮黄色腺点,而本种有小花913朵,叶背有亮黄色腺点,是比较容易区分的。而上面锈毛帚菊的两个特征也为腺叶帚菊所共有,所以这两个种更容易弄混,不过还是很容易根据茎与叶的毛被来区分:锈毛帚菊小枝上密被锈色的短刺状硬毛,而腺叶帚菊是密被T形的短柔毛;锈毛帚菊叶两面密被长柄小头的腺毛与脱落了顶端腺体所形成的长刚毛,仅疏被T形的柔毛或近无,而腺叶帚菊叶两面密被长柔毛(正面毛被在后期多脱落),叶背较密被短柄大头的腺毛。另外,腺毛帚菊的总苞仅811 mm,由56层总苞片组成,而腺叶帚菊总苞长1115 mm,由79层总苞片组成。在花冠大小上,腺叶帚菊也是明显更长。瘦果毛被上两个种也有显著区别。

12. 轮叶帚菊(新拟)Pertya rigidula(菊科;日本)

Image

帚菊属在国内都是灌木或亚冠木,但在日本有几个种(包括本种)则是完全草本了。

13. 流苏子(暂定)Coptosapelta diffusa(茜草科;湖北)

Image

Image

Image

原误作夹竹桃科发来的照片,看起来的确有点像夹竹桃科假虎刺属 Carissa 的植物。不过假虎刺属的刺明显是茎的特化结构,而茜草科的虎刺属 Damnacanthus 的刺是托叶的特化结构,也因此易脱落。受照片中的托叶看起来是刺状的误导,我一开始误定为短刺虎刺 Damnacanthus giganteus

致谢:CB、LP、LRK、SXW、SYZ、TJQ、ZXX发来照片;使用了独行菜、小径分叉的花园发在微信群里求助鉴定的照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870-1491771.html

上一篇:新书推介——《中国菊科植物原色图鉴》
收藏 IP: 111.46.13.*|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0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