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y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xxy2011

博文

《论教育场中的技术》读书笔记

已有 3298 次阅读 2014-2-20 11:2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技术, 教育场

《论教育场中的技术》(作者:单美贤)读书笔记

By GE-GL

技术时代对教育的最大影响,不是带来了新的教学内容,不是带来了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不是改变了教学的程序和方法,而是改变了人。

技术本身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发的,新的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如果不能解决问题,仅仅是潜在的和可能的,只有当他与解决问题相连时。它才能成为现实技术,即教育中的技术。

教育主体目的(要什么)和技术客观规律(是什么)——>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教育中的技术转向技术生存的现代教育。

矛盾:一方面“使人成为人”的教育自身有一种把人引向“善美好幸福”的行动倾向;另一方面,以技术-经济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的发展遵循着“发展”“开发”“效率”“利润”的“现代逻辑”。而当下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状况,我们会发现由于过度的注重技术的工具价值,忽略了教育自身的内在价值,出现了手段与目的的颠倒的现象。

一、教育是什么?技术是什么?

教育中的技术是适合的、恰当的、能体现人性的技术,是合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技术、人、教育、的关系中,人是目的,教育是手段,技术是环境条件。

为什么要研究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以这个作为教育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避免教育技术哲学只强调研究“教育”“技术”问题,二护士研究人、人与教育、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

教育的本质在于实践,人在此中,自在自为地展现自身,教育也在使人成人的活动中是其所是,获其本质。

近代以来,学校教育中盛行的是一种唯知识、唯技术、唯能力的教育,教育的关注点从人性的发掘让位给了能力的培养,教育逐渐远离了“人”,忽视了人的精神的培养和整体人格的养成。如果只关注教育的一种“技术认识旨趣”,而不关注人的旨趣,教育就成了制造劳动者的一台机器。这样人越是受教育,就越是被技术和专业所束缚,越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精神属性,导致物质至上和能力优先,遗忘了教育就是人的生命的一种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性的实践活动。

从近代社会到一直到现在,学校教育越来越传递着越精致的科学知识,引进着越来越精致的教育方法和技术,利用着越来越科学的管理方式,从而使教育成为了“科学”而不再是“生活”。实践哲学强调的不是站在生活之外去看待“教育”和形成有关的教育的“完整知识”,而是要把生活作为一切教育认识及其活动的根源和终极意义。

教育——即先设定一个框架,然后再用它来对教育进行规范,坚持某种外在的目的论来理解教育,未能看到教育的生活所在。离开生活的存在性来认识教育,就必然或多或少的使教育带有功利性,对人的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教育在本性上就是人生命的一种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性的实践活动。

教育领域中应用的技术旨在实现教育的特定目的,究其实质是人的培养和人性的完善。so教育中技术的本质只能是价值性或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与技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教育领域的技术无论多么先进,都难以独立地决定教育的最终的效果。教育目标的不同对技术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和限制,从实践和现实的角度看,教育和技术是互动发展的问题,应从技术和教育交互的背景下来思考和解决教育领域中的技术问题,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处于一定的教育背景中的,应将技术作为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单个技术,将技术作为多元决定而不是技术决定。才能对技术所带来的教育变革进行更清晰更客观的分析和认识,从而找到现实中的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考察

教育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的条件是:人类的自我意识化;语言工具;劳动具有可传递性。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来看,教育中心要早于技术中心。科学中心或是教育中心往往是在教育高峰期形成的。

教育与技术的关系:教育离不开技术,技术是教育的重要的元素,教育和技术的本源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需求,从教育过程上说,教育就是人类使用技术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教育是人的技术活动;没有专门用于教育的技术;教育与技术是息息相关,相互推动。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动力,技术革命的成果使教育改革有了更丰富的物质保证。任何新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或是整合,都会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为了压抑人的异己力量。

阿多诺指出:技术的发展,不是人类幸福和进步的增长,而是对人性的压制和异化的增长。

哈贝马斯认为:人们的目的性行为在现代技术的管理下已经达到了高度的合理化,技术已使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本性。.

李博尔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倘若问人'什么是教育',也就等同与问他'什么是人'.因为教育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没有人的教育则是偏离了教育本质的异化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教育为社会服务和教育为人类自己服务的有机统一,是教育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自然属性:教育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满足人们接受教育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属性:教育为社会发展培育所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分担着消除技术异化的现象,而现代技术又逐渐地与之结合,而最终走向“技术化”,导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蜕变成为工具性的驯化与生产,从而使教育沉迷于成才成器的工具价值,而遗忘了教育之为教育在于生成人之为人的本体价值。

因此在应用技术过程中,教育领域常出现:一、是从技术的工具手段角度来看待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问题,认为技术的工具手段是推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把技术看成脱离人之外的工具,进而把“教育”理解为社会借此可以保存、延续、进步的工具。由于人们片面地扩大了技术的工具手段作用,不能辩证的对待人、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导致现代教育所致力发展的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实现人的存在价值的“形而下”的手段和过程,而不是人的存在价值的终极目的。二、虽然以教育需求和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来考量技术的应用,意识到技术应用不能脱离教育价值的追求,由于技术对人的影响不能脱离现实存在的整体社会环境,因而功利主义取向使得教育中的技术的现实应用与目标背道而驰,束缚了人把人较低为了物。——工具主义、功利主义

以工业革命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阶段。由于对物的依赖性,现代教育出现了异化,教育日益与人对立,使人成为教育的奴隶。

三、教育为什么需要技术?

1、教育的技术特性:教育是艺术也是技术。(技术的广义定义是包括产品、知识、人员、组织、规章制度和社会结构)2、教育是一种人造物系统:教育是一个人为的社会系统,是人按照自己的目的创造出来的,不是自然天生的系统。

教育系统是一种人造系统是一种事先按照理论指导,经过系统规划和设计后再实施的社会活动。

教育系统是一种人造系统是通过技术创造出来的,是技术创造的结果。

在技术视野中,现代乃至后现代社会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技术塑造出来的,离开了技术,教育就失去了理性之光。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选择——>应用——>创造。

技术进入教育系统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在动力就是教育发展和技术实践的矛盾。

教育领域的技术应该是共同存在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在教育领域中,技术的优劣在于技术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使用技术。

技术在教育领域有"时滞"现象,许多技术在发明以后并不能马上就在社会和生活中得到推广和利用,而是经过一段时期后,随着更方面的条件的成熟,才逐步得到大规模的推广。(8—11世纪,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使用)。

因此教育技术中的教育和技术是相互关联,两者是不可分的,但是在孰轻孰重方面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要教育为主,技术为辅的道理,实现学习者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5920-769145.html

上一篇:读《谁动了我的奶酪》
下一篇:《娱乐至死》阅读笔记
收藏 IP: 116.52.11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