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5-12,让我们充满感情地理性、冷静、科学面对 精选

已有 5727 次阅读 2013-5-12 09:56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地震, 救援, 汶川, 应急, 芦山

  5年前的今日,我在陕西西安的开元商城给母亲买衣服,买完之后正要给父亲买件衣服,汶川地震就发生了,这件衣服到今天都没有买成,也许下一次的父亲节再补上。

  据官方统计,汶川地震损失达8450亿元人民币,而后期国家的恢复重建投入是2.4万亿。相对于损失,应该说是绝对的“发展性重建”了。

  之前,我撰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这一次的雅安芦山的震后重建应该在发展性重建的基础上增加“内涵式”,千万不要再重复类似“一楼养猪二楼住人”的模式,在每一座漂亮小楼的内部,都应该在生活中会使用各种现代化生活设施、内心也一样充实,而不只是所有娱乐都依然保留为打打小麻将。

  

  5-12,我们应该充满感情地怀念一些逝去的人和失去的过往。

  但是,感情之外,我们也一样需要理性、冷静与科学。

 

《从芦山地震谈应急救援》
陈安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芦山地震经过这段时间的救援,已经进入了灾后的快速恢复期,不久就将进入全面恢复重建的阶段。
  总结这次应急救援,我们看得到相对汶川地震时的进步,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有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伤亡还是发生了,让人遗憾的同时也非常痛惜。
  本文希望对地震应急救援进行一个完整的梳理。

   
  一,相对于等待救援,自救互救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才是更重要的。
  恐慌往往是地震发生后人们的正常反应,有些恐慌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从正常途径逃离,比如通过楼梯而不是电梯,但是每次地震都会有人从不该逃离的地方逃离,比如从高层楼房直接往地面跳,而这次的芦山地震死亡的人群中,依然有不止一例这样的情形。根据初步调查,经历过汶川地震的四川人已经不再有地震应急反应的非理性者,出现这一现象的基本是外地人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才来到四川,没有经过地震的逃生演练。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事实,1976年的唐山地震之后,曾经多次出现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已被吓成惊弓之鸟的幸存者出现非理性逃离行为因而造成伤亡的情况。
  基于此,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逃离的基本训练,而不仅仅集中在地震灾害高发区。而即便经历过地震灾害,也不意味着就天然具备了科学逃生的能力,依然需要演练和培训。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地震应急救援的黄金72小时,其实,在地震来临时科学的自救和互救比等待专业人士救援更为需要,除了刚才说到的理性选择逃离路线,还有地震发生被困后的自救与互救,也一样重要,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必须理性和科学。

   
  二,理性和科学救援,必须依赖专业性的队伍
  芦山地震的应急救援,比汶川进步的一点还表现在专业队伍在救援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在汶川地震后,国家也从经验和教训中发现建立起一只可以既用于地震也可以用于其他灾害的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性,于是,选择了在汶川地震中展示了强大救援能力的消防队伍进行扩编,并建立起以消防队伍为核心的区域综合应急力量。而这次的芦山地震,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得到了更多证据的证明。
  在大规模破坏性地震中,最专业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是中国乃至国际上其他国家专门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但是我国的队伍规模依然太小,无法应对较强的地震,因此,应该经常和国际地震应急救援队联合起来行动,相互支持,把国际化力量内化为国内的力量。
  除此之外,就是依赖消防为主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再然后才是警察、士兵、青年志愿者等。

 
  三,救援对象选择难题
  在地震发生后,针对怎样的对象进行救援是一个难题,毕竟,救援力量相对于需要救援的受灾者而言,总是不够用的。
  这样,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救援对象,但是,这必须面临伦理上的挑战,实际上,会出现先救谁都是错误的这一伦理难题。
  在实际的救援中,救援队的目标一定是尽可能救出更多的人。那么,策略也都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在没有其他优先考虑的基础上,救援队要先救医护工作人员和青壮年,因为他们可以协助救援者救助更多的人,使得“救人最多”这个目标可以实现。
  同时,个体之间的衡量外,如果存在多组需要救援的群体,也应该按照这个原则进行考虑。
  在以前的地震救援实践中,不少具体的案例都是非理性救援,非理性可能来自周围人的压力,也可能来自救援队伍的不够理性。事实上,汶川地震的救援中,救援队就在周边居民的压力下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已经证明死亡者的身上,而耽误了尚有机会救活的受灾者的救援,令人思及每每痛心不已。
  地震救援之外,很多其他类型灾难背景下的逃生也一样需要理性与科学救援,比如泰坦尼克号的最后撤离也完全遵循了“救人最多”这一救援铁律,“女人和孩子优先”上救生船的做法实际上能够使得活下来的人数最多。

 
  四,应急救援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现代化救援的必要支撑
  大家可能还记得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过程,如果没有俄罗斯提供的大型直升机将挖掘设备吊装到堰塞湖的淤塞处,并迅速挖出一个导流渠的话,这盆悬在绵阳人民头上的水很可能倾泻而下,造成比地震本身还大的伤害。
  同样的,在芦山的应急救援中,生命探测仪、定位技术等都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使得应急救援更加有的放矢,而对埋有伤亡者废墟的扫描技术在有利于给出其特征,以便确定更为科学的救援方案。

 
  五,日本地震救援的宣传和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去日本参加危机与应急管理会议的时候,参观了日本的地震体验馆,亲身体验了地震来临时的情形,从而获得了感性认识,而遍布日本灾害多发地的多样化的宣传资料,技术性的展示方式,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国家地震局在北京等多个地方也建立了培训基地,不少人开始有机会现场观摩和体验,而四川因为上次的汶川8级地震也建设了大量地震知识与逃生训练的场所,但是这还不够,恐怕等到上亿的人次接受过系统性的教育时,我们才敢说有希望将地震的损失降到最低。

 
  六,提高建筑质量是减少应急救援的最佳途径
  这次的芦山地震,伤亡多发生在自建的民房里。汶川地震后新建成的房屋都经受了这次7级地震的考验,其他公共建筑虽然也有裂缝等损坏,但是基本上还是顶住了地震带来的破坏。
  其实,从智利、新西兰等国的大规模地震中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以,应急救援是不得已的行为,而非必然的选项,在地震多发地带建设更高质量的房屋是解决地震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本质性方案。
  事实上,在汶川地震后,政府通过提供部分补贴的方式鼓励自建房屋质量主动符合抗震标准,但是由于房屋的所有者为节约成本而回避了这一方式,今后政府还可以考虑设计更好的激励机制,鼓励居民自建方时主动将自己的房屋纳入建筑监理的范畴。


  芦山地震的救援已近尾声,我们依然希望失踪者能够有机会被救出,重新回到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世界,而这一次一次的灾害也使得我们的救援管理和救援技术都有很大的提升,应急救援变得越来越可以期待,尽管这是带着无奈的期待,却也给生命的保全增添了很多亮色。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689032.html

上一篇:虽然愿做博士后的优秀博士越来越少,可俺还要继续【招聘博士后】
下一篇:作家路遥的爱情:悲剧早已注定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16 蔡庆华 龚鹏飞 葛素红 孙平 赵美娣 武夷山 徐晓 陈冬生 李土荣 迟菲 曹聪 闵应骅 陈桂华 yxh3161 zhujia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