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可衣可居,可食可药 棕榈科植物博物观 精选

已有 6180 次阅读 2024-6-15 07:59 |个人分类:上山采药|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有一年,我要到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去观察动物。去之前就听说,那儿的热带雨林里,多毒虫潮气,而我又是体弱胆小之人,不免在去之前,镇日家提心吊胆的。谁知,到那里一看呀,雨林中到处都长满了大叶婆娑的棕榈科树木,这下可好啦!

IMG_5406-1.jpg

苏拉威西岛热带丛林汇中的蒲葵属棕榈

IMG_6143-1.jpg

这个掩体是我观察野生动物的处所,所用的就是这种蒲葵叶

在雨林中生活,学会使用棕榈,是一堂最起码的野外生存课。因为棕榈科的植物,可食、可衣、可居......先说可食,不少棕榈的嫩叶芽、嫩花序(例如菜棕)、果实(例如椰子)以及树干里富含的淀粉(例如西谷椰子)和糖浆(例如糖棕)都是人类在丛林中的食物。说到“可衣”呢,那就要说那些棕榈科棕榈属树木的主干常常被不易脱落的老叶柄和密集的网状纤维所包裹,而那些成片状的网状纤维,叫做“棕片”,将其缝合在一起,可做放水的雨衣,其实,在我国南方,农人和渔夫穿着的蓑衣,一部分是用蓑草制作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棕片缝合而成的。再说“可居”,棕榈科蒲葵属宽大的叶子由强韧的纤维构成,并且在表面覆有一层蜡质,这样的叶子结实且防水,可用它搭建临时的住所。那次丛林之行,我不光在棕榈叶搭建的隐蔽所里观察动物,并且大量采撷来,将其铺在丛林地面上用于隔绝地面上的昆虫和防潮,效果十分好呢!

IMG_9056-1.jpg

棕榈糖

IMG_5108-1.jpg

印尼田间种植的糖棕,梯子通向其花序,可供收集糖浆

PICT0023-1.jpg

在皖南一户人家看到用“棕片”制作的蓑衣

除了实用性,棕榈科植物的奇特造型,还颇具观赏性,历来被视作观赏树种用于园林绿地的点缀。以最常见的棕榈树Trachycarpus fortunei为例,在中国北方,它只能种在木桶里,而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则可露地越冬,常见大小数株群植一隅,或于湖滨,或于窗外,迎风招展,极尽可人。棕榈树是有名的“防火树”,它的表皮质厚,四季长青,有很强的抗火能力,即使被大火烤得枝叶焦枯,只要不伤及茎髓,来年也能萌芽不断。它还能抗氟化氢、乙烯、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及烟尘,因此极适合工业污染严重的城市、矿区绿化。

DSCN8885-1.jpg

中山大学校园里的一条“棕榈大道”

棕榈树的叶鞘由浓密的纤维毛网织而成,这些纤维毛极富韧性,且耐水浸泡,可制成绳索、毛刷、地毡、笠帽、床垫、床榻等,具很高的经济价值。棕榈树的叶鞘和叶柄富含大量的纤维素和鞣质,可供药用,有止血、收敛的作用。叶鞘入药称棕皮,为片状或束状的粗长纤维构成,以色泽棕红、片大、质厚者为上品;叶柄被称为棕板或棕骨,呈长条形,撕去表皮后,可见到坚韧的纤维。棕皮或棕板一般都需炒制或煅烧成棕榈炭后才入药。历代的医经药典中几乎也没有棕榈生用的例子,多将其炒黑或半烧半炒。这样的炮制法是有道理的,经现代医学实验证明,生棕榈的水煎剂几乎没有止血作用。棕榈炭可用于不同部位,多种情况下的出血,如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以及妇科崩漏下血、创伤出血等,只要没有明显的瘀血症状,一般都可使用。血热引起的出血,可配伍大蓟、小蓟、白茅根、栀子等凉血止血药应用;妇女肝肾不足、体虚气弱,平素呈现面色晄白、少气懒言、肢冷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而导致经血失控,引发崩漏、月经过多者,可与黄芪、白术、海螵蛸、茜草等配伍,以健脾、补气、止血。

DSCN8884-1.jpg

坠落在地的棕皮

古有“年久败棕入药尤妙”的说法。过去经常有人用破旧棕床等家具上拆下的陈旧棕绳入药,且疗效显著,这就如同陈皮、陈半夏、陈吴萸一样,由于陈化的时间长了,有害物质挥发殆尽,而有效成分却十分稳定的缘故。这样“自然陈化”在今天却不适用,因现代家具虽然也有用棕绳、棕片制作的,但工艺中极容易被化学油漆、涂料及防腐剂等工业有毒物质所浸染,,故这些“陈棕”是不宜入药的。(博物地理 段煦 撰文/摄影  原文发表于《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为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IMG_0893-1.jpg

塞舌尔群岛上的巨大棕榈叶和我

IMG_6169-1.jpg

马来群岛的一种棕榈果,外果皮呈鳞片状,相似的还有我们能在超市中购买到的水果——蛇皮果

IMG_2156-1.jpg

这是真正的蛇皮果,摄自加里曼丹岛山打根附近的

IMG_2304-1.jpg

蛇皮果可食用部分还不少,味道是清甜的

IMG_2261-1.jpg

棕榈科狐尾椰属的外果皮是光滑的

IMG_2263-1.jpg

狐尾椰属果实里有颗种子是这样千丝万缕纠缠在一起的粗质纤维,前一阶段北京“文玩热”,市场上称这些种子叫“千丝菩提子”

IMG_5444-1.jpg

棕榈科槟榔属果实的外表面也是光滑的,呈卵球形

IMG_6269-1.jpg

印度尼西亚哥伦打洛省乡村一角,椰树和甘蔗田成为热带农村最具普遍性的景观之一,大家熟知的椰子也属棕榈科

IMG_0355-1.jpg

塞舌尔群岛上一只正在“呐喊”的椰子,这个群岛上有很多原始的椰子品种,例如倒三角形的,当然世界上最珍稀的棕榈树种海椰子也产在这里,它们有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我会专门撰文介绍

IMG_2151-1.jpg

世界上现存植株最多的棕榈科植物——油棕,其种子富含脂肪,是人类重要的油脂来源,也是热带雨林的强力“杀手”,为了种植油棕,大面积雨林遭到无情的砍伐,代之以下图的“绿色沙漠”

IMG_5511从飞机上看下去,雨林被同一种植物——人工种植的油.jpg

从飞机的舷窗望下去,昔日物种丰富的热带原始丛林被一望无际的单一油棕林替代,由于单一的物种结构,导致本土动植物物种大量灭绝

IMG_1434-1.jpg

加里曼丹岛上的珍禽蓝颈鹦鹉(英名:Blue-naped Parrot,学名:Tanygnathus lucionensis,近危)

是少数能适应油棕属种子作为食物的鸟

IMG_1580-1.jpg

蓝颈鹦鹉在采食油棕属的果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8-1435945.html

上一篇:拉克罗港,南极洲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的“活博物馆”
下一篇:加林德斯岛,南极半岛地区自然课题丰富之地
收藏 IP: 114.246.237.*| 热度|

12 刘进平 张晓良 农绍庄 杨正瓴 郑永军 杨卫东 孙颉 崔锦华 白龙亮 孙南屏 guest91915963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1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