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给31日学术报告的吕乃基老师出题【吕氏眼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已有 3859 次阅读 2013-3-10 06:43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老师

  吕乃基老师是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专家,据说这个方向之前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经过了多年之后,终于取回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这个名字。
 
  尽管吕老师在科学网上写博客也颇有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我视野的局限性,其实是在2011年初才开始密切注意吕老师的博文。
 
  第一篇被我特别关注后思索良久的博文是《“墨菲定律”,“防呆”和市场经济》(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408581.html
 
  其时,我正在苦苦思索“管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一直没有来自其他学者的启发。而此时,这篇文章让我发现其实这类问题学者们一直试图系统地提出并给出解决方案,只是不同角度的学者话语风格都不同,很难将相应的知识集成在一起进行“文献评述”。
 
  随后,吕老师再度写出了《社会中的“最小作用量定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409955.html),也是所谓物理学在社会学中应用的一个有趣话题,在社会学中,其实即便发现一个幂律这样的简单规律,都可能是极其有用的。而另外一个角度去说,其实幂律这样的规律对于管理学和社会学而言,也是足够了的,很复杂的积分方程微分方程其实是没有实际效用的。
 
  两篇文章过后,我对吕老师的文章几乎每篇都读了,每每感觉到很有收获,或得到了新的知识,或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或自己的想法在吕老师这里获得了很好的验证,不一而足。
 
  也因此,我认吕老师是科学网是第一个“网络良师”。
 
  吕老师开始准备“究万物之理”这门大学问的课程,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这也正是他的年龄开始起到发酵升华的作用,这样的内容,对于稍微年轻一些的学者而言,其实是很难达到的,它需要阅历,需要综合能力。
 
  再然后,吕老师开始就人与自然的博弈进行多篇博文的探讨,而这也正是我在南京听到的他的重要观点之一,他的这个视角解释了西方文化文明所以能够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而这也是我一直感兴趣的一个焦点——作为学者谁不想靠谱地解释“几百年来中国为什么衰落”这样的大问题呢?
 
  从开始的防呆到后来的博弈,吕老师的思考给我的印象是广度和深度兼具,人文与自然科学都有,但是,南京之聊仅仅是限于聊天,不够深入和系统化,我就想着也许哪天吕老师来北京我能用学术讲座的形式邀请他做一个体系化的报告,去年有了一次这样的机会,但是我恰好在西安组织学术会议,终至耽误了。
 
  好在今年吕老师有机会再访北京,经过和他的沟通,初步定在3月31日晚上7点开始进行一次学术报告,吕老师给了我他比较擅长的三个讲演主题,而我想稍微偏离一下,就以上的几个主题邀请吕老师串起来做一个报告,也算是给老爷子出了一道“意想之外的题目”吧,不过以上我提及的这些内容都是吕老师有专文阐述过的,所以难度没有,但是会稍微耗费些功夫。
 
  题目,我们为什么不用“吕氏眼中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这样的学术报告会决计不会取的类型呢?
 
  也欢迎科学网北京的朋友前来,我们有水果和点心招待,如果会后还有时间和兴趣,我可以做东找个KTV(量贩式)去吼两嗓子,不过前提是不能太晚,别耽误大家第二天的上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668843.html

上一篇:有佛性的猫和永远不会再歪的树
下一篇:优秀的大学应该让退学生和开除生都心存感激
收藏 IP: 188.251.253.*| 热度|

15 吕喆 武夷山 张能立 罗帆 徐晓 刘艳红 陈小斌 曹聪 苏德辰 逄焕东 张洁 庄世宇 wgq3867 yxh3161 zzjtc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