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南方科技大学招人:推荐来的人最好多于申请来的人 精选

已有 20073 次阅读 2011-6-13 19:30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南方科技大学, 推荐, 申请

  看到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校长吴家炜先生对南方科技大学说了三道了四。
  俺们看后觉得很过瘾。
 
  南方科技大学瞄准香港科技大学,可谓不错。稍微有点可惜的是,本来在体制这个环境内应该会允许的一些探索,完全可以去照搬香港科技大学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的做法,南方科技大学却断然拒绝了。
 
  我注意到,吴前校长说到大学招人问题,认为推荐的人数要比申请的人数多才对,俺们看后觉得很有启发。其实,这样做也是国际上常有的事情。
 
  我们国家经历过人和人之间极度不信任的过程,乃至老婆老公第二天都能把枕边话告密给革委会的事情都曾经发生过N次,如师生父子这类更加可以弃之如敝履的关系对象当然可以再多出卖几回来换取点利益,甚至只是换取自己的安全感。于是,推荐成为烂人的通行证,论文才是响当当的墓志铭。让人不禁感慨文革等各类运动对人的心灵戕害之大。
 
  现在,我们至少可以在学术界重塑推荐的信任力量和无形道德约束,尤其是自然科学界,因为你做的工作如何,除了推荐以外,还是可以有一个第三方客观评判的。
  而我们大家都熟知一个故事,那就是陈寅恪先生当时入清华研究院的事,传奇故事中提到他老人家既没有SCI论文,也没有几百万字的专著,可是他是推荐人梁启超先生看得起的学者,清华校长认为那就必然错不了。
  要知道,那是社科界,在自然科学界,推荐完之后,再多一道验证关(可以秘密进行)则会更加容易,当推荐人告诉了你他所推荐的那位先生的成就,你尚不能完全信任,总可以花点功夫去验证一下吧。即便自己没有能力验证,你总应该找得到几个还信任的专业人士吧。如果连这样的人你都找不到,我看这建校校长您老人家还是别当的好。
 
  我还注意到,曾经教过我大学一年级《线性代数》课程的张贤科教授目前在南方科技大学任教,我不知道之前朱清时校长是否认识张教授,如果是推荐去的,我想张教授是很合适的教授线性代数的人选。当时尚算年青的张教授对我们这帮学生的课堂讲授和课下谈论就被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当时用的李炯生教授编写的教材,角度和一般大学的线性代数(或曰高等代数)绝不相同,比如,关于代数运算的基本定义和特征,就用了曾肯成先生倡导的另外一个角度。张贤科教授又在这个与所有大学绝不相同的教材上增添了自己的很多东西,可谓下尽苦工,非常不易。
  
  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的大学,一定不应过多地使用“教书匠”,而应该用更好的在该领域有所贡献的学者,人云亦云肯定要不得。当然,并不是说我看不上能把课程内容讲得天花乱缀的优秀教师,而是说,除了课讲得好,也许更重要的是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这门课,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过程,学习的必要性等,而里面的知识也应该除了让学生烂熟之外,还要养成应用它审视它跨越它发展它的能力。
 
  回到“推荐”这个话题。如果推荐人的信誉在被推荐的某一个人上出了问题,其实纠正起来成本也并不算高。但是,在这次推荐以后大概就没脸继续推荐了。
 
  此外,也因为知识分子们有点所谓“傲气”,本来人人都有一个位置,突然你让他去申请另外一个不怎么靠谱的新教职,尤其是南方科技大学这种前途未卜的机构,我相信其中很大的一个比例就懒得去申请了。但是,如果蒙自己的老友或者推崇自己的人推荐过去,那兴趣应该还会更大些,至少会乐意就此事聊聊,即便最后不见得会真去。
 
  建校校长们在刚刚装修好的大学校长室里摆着架子等着鱼儿们来上钩(指申请者),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上完钩的鱼儿都心灵被伤害或者被揉搓了,指望这些人独立地塑造一所大学,恐怕是做梦。也所以,让知识分子们心灵健全,建校校长们更要为这些敏感得不得了的高级知识分子搭建一所不至受蹂躏的房子,还是很需要的。
 
 
那个梁启超推荐陈寅恪的传奇故事以及对于故事误读的纠正资料如下:
 

1925年陈寅恪36岁,应聘来清华研究院担任研究教授。一般流行的说法:“陈寅恪是怎样成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的呢? 是梁启超力荐的。……梁知道陈寅恪的家世和学问,所以他力荐给清华大学(陈按:应为清华学校,当时尚未成为大学)校长曹云祥。曹问他陈寅恪有什么学位? 梁启超说他没有学位。又问他有什么著作? 梁启超说也没有著作。曹云祥当时很奇怪,说又没有学位,又没有著作,这不是叫我为难吗? 梁启超说,我梁启超有什么学位? 曹云祥当然知道没有。梁还说,我的几百万字的著作,没有他的几百字的文章有价值。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是湖南的巡抚,18951898年在湖南推行新政的时候,成立时务学堂,聘请梁启超为中文总教习,当时是轰动全国的大事件。梁知道陈寅恪的家世和学问,所以他推荐给清华大学(陈案:应为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梁启超讲话,总愿意推到一个极致,但讲的是实情。曹校长一听没有办法了,于是就请陈寅恪来做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

有人认为这样的叙述有“耸人听闻”之嫌,容易造成误导。使得读者误认为:“没有学位,没有著作,一样可以当教授”!还有,所谓“梁知道陈寅恪的家世和学问,所以他推荐给清华校长曹云祥”。似乎又是靠面子、托人情了。

听说某些大学校长和有权有势者,就以“梁启超力荐没有学位、没有著述的陈寅恪”作为托词,竟然聘请滥竽充数之徒担任博导、院士呢!而更多的真相包括:陈寅恪受聘清华研究院,主要出于哈佛同学吴宓主任的大力推荐,而梁启超从旁促成。

吴宓当时担任清华研究院主任(相当于院长),是行政领导。据《吴宓日记》和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等证实,陈受聘清华,实出于吴宓主任的大力推介,争取到曹校长同意。

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三位在哈佛大学研究所同读研究生,号称“哈佛三杰”。吴宓对陈寅恪的学识早就钦服,1919326日吴宓日记:“陈君学问渊博,识力精到,远非侪辈所能及。而又性气和爽,志行高洁,深为倾倒。”同年1110日吴宓日记:“午,陈君寅恪来,谈印度哲理文化,与中土及希腊之关系。又谓宓欲治中国学问,当以目录之学入手,则不至茫无津埃,而有洞观全局之益。当谨遵之。”吴宓多次坦言,陈寅恪和他谊兼师友。吴宓获得硕士学位,汤用彤获得博士学位;然而他们俩人都公开承认自己的学识成就比不上陈寅恪。清华筹建研究院时,吴宓出任院主任,力荐陈寅恪来清华,1925427日吴宓日记:“介绍陈(寅恪)来,费尽气力。” 可见此事主要由吴宓操办。梁启超从旁促进,对陈的受聘也起了一定作用。



关注南方科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454834.html

上一篇:陈安: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3
下一篇:科学网博客文章下评论大幅减少的背后
收藏 IP: 144.64.12.*| 热度|

24 吕喆 马军 王涛 马红孺 曹聪 马磊 谢龙 赵星 谢鑫 陈斌 刘广明 刘颖彪 陈龙珠 焦增宝 王中任 王亚娟 杨秀海 吕乃基 赵凤光 zzjtcm vigorous dreamworld xqhuang mqp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