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真”值得追求
近些年,高校“课程思政”成为热门课题。在知网搜索一下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文章,从2018年以来,论文数据突增到七万多篇,内涵涵盖各层次高校和各学科门类,普及甚是迅猛(见下图),由此可看出中国高校行政力量之大和许多教师的跟风习惯。
学习一下文件,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在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立德树人,即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个人近年也看了一些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论文,大都是在各种教学中添加入了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或例子,并没有太多的本质改革,有些说法做法也不见得很合理和合适,至于效果如何,更是有待检验。当然,相关作者们写起文章来都是做了正面的肯定。但个人觉得,任何事物都是有多方面作用,包括负面的作用或存在问题,例如,课程思政的实施是否占用了专业的讲授时间?是否会导致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下降?教师除了正常教学内容的备课外,是否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融入思政元素?而且思政内容的表达是否达到专业水平和准确?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相冲突?过多思政教育是否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抵触情绪等?这些方面很少有人去讨论。
个人觉得,在比较浮躁的年代,对于高等教育应该更加强调和追求的是“课程思真”,其实课程思真也是高等教育一个永恒的理念。课程思真指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追求真实、真理、真诚的教育过程和学习态度及目标。即:追求真实知识: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传授真实、准确、科学的知识,避免虚假、误导性的信息;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验证知识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真精神;崇尚真理追求,引导学生追求真理,理解知识的本质和价值,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强调学术诚信和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学术道德和责任感;注重真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倡导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教学思政:适当融合正义的思政元素等。
更详细一点说:
1)课程思真追求传授学生真正的知识、培养真正的能力和塑造正直的人格。真实、真理是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如果教育不追求真实、真理,那么传授的知识就可能是虚假的、误导的,这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可能对其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课程思真追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追求真实、真理的教育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批判。这种批判性思维是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它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课程思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与追求真实、真理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3)课程思真追求学术诚信和科学伦理道德。在追求真实、真理的过程中,学术诚信和道德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坚持真实、真理,才能维护学术的纯洁性和公正性;只有注重道德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人才,这与课程思政也强调道德教育和价值引领也是相辅相成的。
4)课程思真追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追求真实、真理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思真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也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课程思真追求教育改革和创新。追求真实、真理的教育需要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思真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也隐含着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6)课程思真追求培养学生正直品质。正直是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包括诚实、守信、公正、廉洁等,对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说来,课程思真是硬道理,是更值得追求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45128.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