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应急”替代“安全”会迎合人性的弱点 精选
2024-7-21 07:42
阅读:5012

应急”替代“安全”会迎合人性的弱点

如果按汉语词典的解释,应急应付迫切的需要,是为应对突然发生的和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应急是一个可以理解为有正负双向含义的词汇。

对于应急专业人士来说,通常由应急能关联出许多有益或是褒义的词组来,如应急管理、应急能力、应急储备、应急训练、应急预案等,如急人之所急、解决眼前急需的问题等。

但对于绝大多数非应急专业的普通民众,应急可以折射出很多负面的含义,如临时抱佛脚、临渴掘井等,应急可以意味着短期行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应急还可以关联出对付、应付了事等。

普通人大都只顾眼前利益,这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在安全方面,负面的应急意识会使未雨绸缪成为空话,使人在处置风险时,一开始想到的就是应急,待事情发生后再应对。

为了克服人性的弱点,从古到今不少明智者苦口婆心总结出大量的经典安全名言来规劝和克服人性的弱点。特别是近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系统化等的发展,预防为主更显重要,负面应急思维越发不可取。因为一旦到了需要应急的地步,则已经到了不可力挽的程度。

多年来,经过好几代安全人的不懈努力,好不容易使人们的负面应急思维有了一点点改变,开始有了一些主动要安全的转变。但近年很多场合将安全替代为应急的做法,不知不觉也助长了负面的应急观,同时使预防为主的安全科学观倒退。

观念决定意识,观念决定思维,观念影响决策,观念引领行动。历来安全教育都包括观念(态度)教育,而且都把观念教育放在第一位。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安全都有这个体会,重视安全和预防为主的安全观最为重要。其实,不仅安全教育如此,宗教、信仰,甚至传销,其改造人、塑造人、影响人的方法,都是从转变人的观念开始的。观念转不过来,行动上都是被动的。

下面再枚举些例子:比如,在安全管理中,如果企业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存在负面应急意识,那平时很多安全工作肯定不会做到位的,很多安全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上面的检查和做表面文章;又如,在做安全投入计划时,如果决策人存在负面应急意识,则其心里肯定不会自觉主动地增加预防投入,常常等到出了事情才会采取匆忙应急措施和舍得投入;再如,在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如果工程老板和设计与施工人员存在负面应急意识,则在规划设计阶段是很难有长期安全思维和主动做好全生命周期安全工作的;又再如,在安全装备的制造中,如果企业老板和设计与制造人员存在负面应急意识,则在装备设计和制造中,对其整体长效的安全功能必将不会有过多的设计和投入,其功能安全、本质安全设计可能就会转到应急设计,从而使安全装备的安全特性大打折扣。相关的例子还可以枚举很多。

即使不谈安全方面的例子,负面应急观在其他方面的事情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存在负面应急意识,不主动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和拿资格证书,就会存在对付考试,临时抱佛脚等的学习方式;比如,在科研中,如果研究人员存在负面应急意识,则很多人就不可能潜心钻研,而是非常功利浮躁,拿了项目主要是为了名利,具体工作时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项目验收时的负面应急意识就更加突出。其实,如果做服务、做医药、做管理、做教育等,如果大家都以负面应急意识来主导做事,其不良后果可想而知。

安全可以这么说:安全是我们的命根,安全是幸福,安全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安全是稳定的基础,安全是当代人民的追求,安全是生产与生命的保证,安全创造财富,安全出效益,安全出速度,安全出美满,安全出甜蜜,安全等于生命,等等;应急就不能像上面这么说了。人类都需要安全感,但如果说人类需要应急感,那就很别扭了。

近年有部分应急学者提出研究和发展应急文化,个人认为应急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分支,应急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认为应急文化等于安全文化,甚至应急文化涵盖安全文化,那是绝对是不妥的。

小结一下:应急一词有正负两面的引申含义,其负面应急意识迎合了人性的弱点,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目前要避免把科学安全观变成单纯应急观;安全和先进的安全文化符合老百姓期盼吉祥的美好愿望;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应急;预防为主是安全工作的铁律;应急不能替代安全,应急和安全也不适合并列而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4309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7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