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cyzm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cyzm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博文

科研内卷与 “局部最优” 精选

已有 5817 次阅读 2025-9-24 10:19 |个人分类:学术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在学术界常说的内卷,其实可以用数学优化中的局部最优来类比。这两者不能说有点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两者在本质上都有类似的特征:个体在有限的规则和局部环境下,追求眼前的最优选择,却可能因此陷入整体效率或成果上的停滞。

在优化问题中,算法往往根据当前梯度选择方向,容易停在某个局部最优点。科研中的内卷也是如此:研究人员为了论文数量、项目数量等显性指标,不断投入精力,但这些努力并不一定对应学术发展的全局最优。一旦走入局部最优点,如果没有外力干预,算法就很难跳出。科研人员和机构在既有评价体系下,也会逐渐形成固定模式,比如追逐热点、重复低水平产出,从而进一步加深内卷。

正如优化算法在某个山谷中收敛,科研群体在同一套评价机制下趋同,结果是所有人都在持续的努力了,整体结果并没有进一步提升。

在数学优化里,常见的跳出局部最优的方法包括随机扰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等。这些思路可以对减少科研内卷提供一些借鉴。例如,鼓励探索不同方向,支持冷门或跨学科研究,避免所有人挤在同一研究热点;在某些阶段放宽对短期成果的要求,允许研究人员有更多自由探索的时间,以换取更长期的突破;改进科研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数量或即时指标为导向,而是重视质量、原创性和潜在影响力。——当然了,这些举措,其实也有很多人提过,但在整个社会的接受度和执行情况依然堪忧。

问题的本质原因还是挺简单的: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局部的最优并不自然导致全局的最优。短时/局部/少量的挫折可能是长期成功的前提,对人对事都是一样的。具体到基金项目上,应该允许课题组以阴性结果结题。如果有一天,国自然的科研项目有20%以(部分)阴性结果结题,那就说明我们的研究确实站在了人类知识的前沿,而不是工程化的实现。

科研内卷与局部最优一样,并不是个体不够努力,而是系统本身的限制。借鉴优化算法的思路,若能在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上引入全局视角,就有可能让学术发展跳出局部山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2469-1503304.html

上一篇:什么人配得上少年的钦佩
收藏 IP: 223.106.28.*| 热度|

15 王安良 刘进平 冯兆东 崔锦华 周忠浩 武夷山 乔中东 曾杰 杨正瓴 王涛 焦飞 郭战胜 郑永军 钟定胜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7 0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