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本校(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有大四学生H拿了哈佛大学硕士项目的100%免学费奖学金。我知道拿这个东西的难度,看到系里居然有学生拿到,非常惊讶。但同时也没有特别往心里去——个例不太有说服力。有一定统计背景的都知道,有时候是有异常值(outlier)存在的,一个表现异常的点不一定反应整体的分布规律。出了哈佛的全奖也并不一定反映你们学生的整体情况。
这里还带出另外一个问题,100%免学费奖学金算不算所谓的“全奖”?我的第一感觉是不算。虽然学费全免了,但生活费没包括啊——这个一般只能算半奖吧?但后来想想,学生完全可以做TA(教学助理)或者RA(科研助理)来赚生活费。根据我的了解,这种机会应该很容易拿到。而一般意义上的美国全奖多数都有TA(教学助理)或者RA(科研助理)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100%免学费算全奖似乎也没问题。我经常吹的一个牛就是,我读硕士的时候拿的就是博士生级别的全奖(事实是,博士导师同意给我直博奖学金,但系主任不愿意我跳过硕士直接招博士,所以在学校层面给的硕士录取,但导师还是给的博士待遇。),这个学生的免学费奖学金其实完全达到了同样的资助力度。
---
前几天学院开本科生学习经验分享会,从各个系里找了几个大四学生。我看了一眼介绍,发现化学系居然派了两个常青藤直博全奖的学生。化学毕业生一届可能只有三四十个,居然出了至少两个常青藤直博全奖吗?这个可是太厉害了。个人对直博生还是有更高的认可度。能跳过硕士阶段才是牛学生应该干的——当然了,这种在西交利物浦大学还是非常少的——这个与学校学生的构成和一些习惯理念有关系。纯粹从性价比的角度我倒不是特别在意是先读硕士还是直博,因为有个硕士作为阶段性成果可以给后面的学习多一层灵活度,方便调整方向,另外一部分硕士课程的学分可以转给博士学习来用。这里对直博的高认可度更多反映的还是效率性更高——而效率,在今日的学生来说,反而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前面这句话可以展开来说半天。)
我隐约听说化学系有新来老师的学术背景和关系非常厉害,不知道是不是TA的关系介绍过去的?纯靠学生的实力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名气(聊胜于无)拿常青藤的直博奖学金估计比较困难。一般来说,清华生基本靠学校的名气和校友的关系就可以全球横着走。普通校的学生就需要更多的刷自己的履历了。到常青藤全奖的阶段,只有一个可能是不够的,学校的认可度和学生本人的实力两者要结合起来才好用。没有关系,不是顶尖本科学校,直接靠学生的简历强申直博全奖可能非常困难。当然,这个只是猜测。
----
昨天有个生物信息学专业大四的学生W要找我聊。聊的过程里,还带出TA拿了耶鲁大学硕士项目的100%免学费奖学金这个事情。
前面说到,生物信息专业还有一个H拿了哈佛的硕士全奖,这下又出了一个耶鲁的硕士全奖。我就有点绷不住了。刚查了一下系统,生物信息专业今年55个毕业生,里面有2个异常值(outlier)吗?2/55好像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但似乎可以考虑把他们当作正常值对待放进整体的模型里了。至少当年教统计的叶老师对异常值的鉴定一直非常谨慎。逻辑也很简单:如果你的模型允许很多无法处理的异常值独立于你的模型之外,那这个模型还有啥存在的意义?
顶尖美校的全奖,普通985的专业前几的学生估计也难能拿到。至少倒回20年前,我自己肯定拿不到。非个例。这就很有意思了。
----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十几年了,看到的一直都是学校/老师/学生很大程度上持续依赖家长的钱作为来协助学生获得国际和国内认可的基础。有金钱做辅助,一切都容易很多。虽然效果不错,但谈不上引以为豪,只能说对得起这份钱。
一直希望能看到像国内顶尖985高校那种纯靠自身实力拿全奖直博的情况,今天终于开始看到多个例子。看到这几个学生以相对普通的起点,靠自身的实力获得国际超一流高校(哈佛耶鲁)的认可,在本科结束后就获得经济独立的能力,在学术和经济上同时取得成功,非常欣慰。我甚至有点开始幻想,是不是可以适度的把学生往直博路上引了?
******************************************
系列博文
西浦21: 这届专业毕业生录了六个耶鲁
西浦20:Sorry I lied (说说推荐信)
西浦19:对国内私立国际化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预测
西浦18:说说中美英学校里的称谓(Mr,Dr,Prof,教授,院长,老兄)
西浦17:当年为什么选西交利物浦的教职?
西浦16:2020年的留学形势
西浦15:本科教育:揠苗助长、功利主义和时代变了
西浦14:同一天收到两封哈佛录取信
西浦10:本科转专科政策的英国版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9 1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