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重温:钟义信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已有 205 次阅读 2025-5-26 11:54 |个人分类:喜欢学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也不知道是课多了,大量信息冲击下,大脑还没缓过神来。

还是因为年龄大了记性差了,

还是上有老下有小太过操心,

总之,最近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瞌睡。

直到昨日傍晚,接到普通行为创造学创始人庄寿强教授的电话,

询问我《全新间隔锻炼与超健康理念》课程建设的近况。

才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还很年轻。

因为庄寿强教授80岁了,比我整整大了32岁,

依然对自己的研究津津乐道,孜孜不倦。

在倾听他的教导时,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又再次在脑海里浮现出来:

无意识创造,灵感可遇不可求,想不出来只能拼命想。

有意识创造,根据创造的原理,每天灵感都源源不断。

这是真的吗?

这是真的吗?

想起最近一脑门子浆糊,立马来了兴趣~

马上翻箱倒柜把所有关于普通行为创造学主题的图书全部都整理出来,

想着一定要把这些创造的原理用起来,重新出发。

但为什么要创造,创造什么,具体怎么创造呢?

我的理想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动力是什么?

突然发现之前的理想、目标和动力都变得模糊了,或者说变得有点遥不可及。

为什么从2019年至今系统学了市面上主流的三种创新方法后,

变得更加迷茫了呢?

因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人的认知也是有局限的,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

突然想起了庄寿强教授的总结,你有很多优点,但兴趣太过广泛了。

你只需要专注一个点,坚持记录,就会感觉越来越好的。

专注一个点?

专注哪一个点呢?

一口气把自己从2010年开始的CDIO教学改革实践经历用关键词的方式一一罗列出来。

为什么兴趣如此广泛?

为什么对未知世界的学习热情如此持久而强烈呢?

到底为什么出发,为什么不知不觉走到现在,突然现在感觉突然被卡住了呢?

是不是运动太少,营养不均衡,更年期综合反应呢?

还是因为48岁,本命年,很正常?

有没有什么运动、饮食和学习方法能够让自己快速恢复之前的“超能力”呢?

带着问题,开始原地慢跑十分钟,再回到书房,头脑一下子清醒了很多。

可能就是经常伏案,脑部缺血缺氧,需要运动吧。

突然意识到,当你感觉不舒服时,赶紧停下,呼吸下新鲜空气,运动下,不要死扛。

继续寻找专注点,先回到自己的专业学习研究初始点:

1996.计算机教育

——》2000.经济信息管理——》教育管理——》“网络+教育”理想

——》2001.信息统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信息甄别——》智能甄别系统

——》2004.信息科学原理——钟义信——》信息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用信息甄别理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甄别实验

——》2008.信息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CDIO——》信息甄别理论在食品安全与质量领域的甄别试验

——》2012.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有机农业——》WUCS——》多元文化教育——》公共营养——》早期阅读——》W2UCS——》魔力书箱行动——》爱希丽星球计划——》魔力书屋——》魔力书箱试验田——》阅芽计划

——》2019.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可拓创新方法——》普通行为创造学——》TRIZ可拓创新创业试验——》萃智云——》可拓数据挖掘

——》2023.智能大数据统计——》可拓智能甄别系统——》数据质量——》数据科学——数据挖掘——》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UCL

嘿嘿,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春燕老师说的是对滴,你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优秀。

回归、专注、严谨......

跟着钟义信先生继续前进~

【原文摘要】

钟义信以国家需要作为自己科学研究和教学内容的发展方向。

提出“要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培养人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但主要有三方面。

给他一个好的专业,这个专业是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不要让他老去学老古董。这样学生也没有积极性。而且国家也可能用不上。

第二个是有了好的专业,怎么让学生掌握这个好专业。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老师有好的教的方法,学生有好的学的方法。

一定要以问为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够把专业真正的掌握到自己(学生)手上。

有了好的专业,有了好的教学方法还不够,

第三个是必须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入到科研环境里头去,

让学生能够在科研里头滚一滚,知道怎么样面对科研的问题,

去思考、去解决、去创新。

教会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激情、有动力、有方法。

这些都非常重要。

其实,教师的社会责任包括很多。

比如,教师为社会提供科研成果、搞合作。

但从教育本身来讲,教育是个系统工程。

因此大学的老师,就有一种责任。

要有一个社会的事业,系统的观念

去培养后面的这些接班人才。

向听众来介绍这个专业,这个方向。

它对国家的重要性。

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去解决。

这样就会调动和激发一批人。

去研究,去走上这条路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一定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创新到老,超越到老,贡献到老。

这就是钟义信,始终对教书育人热忱满满。

对科学研究心存热爱。

以一个个课堂,一场场讲座,一篇篇论文,一本本专著,

践行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钟义信,

坚守三尺讲台的大先生,

信息科学领域的“冲锋者”

退而不休的“最美五老”

 

[1]钟义信:耄耋之年仍坚守奋战信息科学第一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487243.html

上一篇:初探基于可拓逻辑的小数据挖掘 ——如何抓住思维飘移中的灵感
收藏 IP: 223.85.252.*|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8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