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gictttt

博文

自作自受

已有 3840 次阅读 2011-6-9 12:4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情书2:自作自受

 
上周的情书发出去,围观者众,有说感情真挚,有说单相思纠结男一个,有说挖墙角要执着我来煽风点火。一说一笑,围观群众的搞笑功夫总是层出不穷,默而不语,我也乐了。然而,还有人说,这不是情书,这一点,我必须为自己辩护。如果说,上一篇不是情书,那么,这一篇以及下周六要贴的一篇,也都不是情书。思恋成瘾,挖空心思写的文字,转眼成了单相思回忆录,我表示压力很大。前面是引子,下面进入正文。
 

文字要讲究形式,受格式限制,科举八股,不去说它,说说唐诗宋词吧,这个都熟悉。唐诗受格律的束缚,大体分为绝句和律诗,又有五言和七言,句子长度,前后位置,都有讲究。至于宋词,作为一种抒情诗体,其本质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必须遵循音乐的要求,要有题名,还要分为数片。句式虽然可长可短,但字声要有力,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

 

唐诗宋词说着没意思,说点更通俗滴。检讨信,这个都写过吧?如果没有写过,我会建议,找个机会好好写写,要水平滴哦。高中时,因为犯事被拉倒过保卫科训话,有幸见识一封目前为止最高水平的检讨信。“亲爱的老师同学:本人因一时冲动,足球踢坏教室玻璃,痛定思痛,保证下不为例。口说无凭,立此为证。此致敬礼”。这篇检讨写的嚣张,却完全符合格式要求,有故事情节,事因事果交代的很清楚;有个人反思,对保证进行了强调,态度坚决;还有此致敬礼,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尊敬,必是礼貌的学生;保安无语,笑的面目全非。

 

最有不受格式限制的文字,是诗歌,情感所致,信手拈来。诗歌发展到唐朝是个分水岭,在唐人看来诗歌分为古体和近体,之前为古体,之后为近体。和唐诗不同,古体诗没有标准化的格式,也不受韵律长度束缚,《诗经》是典型。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当代所有的诗歌,在唐朝人眼里,都是仿古诗。写情书的人,思维若神马,感情如洪水,受不得束缚,于是对诗歌有独钟。

 

因为写这篇日志的原因,想把意思讲清楚,于是补习了之前看过,印象深刻的情诗若干。情诗是个好东西,真挚如流水,字字润心,写的真好,百看不厌,索性贴出来一起看个热闹。下面要说一首情歌,两首情诗以及两封情书,最后才是我的情书,篇幅有点长,有耐心的接着看。

 

情歌

高中时看高行健的《灵山》,里面一首湘西农民唱的“花花子歌”,至今还记得:

终于有两个大女孩乖巧,出门去了。于是,众人连推带叫把女孩和小孩子们全轰出门外。那妇人去关房门,外面的成年人乘机全挤进屋里。门栓插上了,屋里热烘烘的一股人汗的气味。老头清了清嗓子,吐了口唾沫,朝众人挤挤眼,又变了个模样,一副狡狯精道的坏相,猫腰走动,瞅了瞅众人,憋住嗓子,唱了起来:
男人修,修的啥子?

修一根棍棍,

女人修,修个什么?

修一条沟沟。

众人跟着一阵子叫好。老头儿用手把嘴一抹:
棍棍掉进了沟沟里,

变成一条蹦蹦乱跳的活泥鳅呀!

情歌可以直白,可以含蓄,可以有云,也可以有肉,然而,无论怎样的情歌,其前提必须是,听者能够意会。于是,对象不同,表达方式也就不同。农民的感情来的简单直接而热烈,不会拐弯抹角,你和她含蓄,她只会把你推出门,关上门闩,滚NM的蛋。《诗经》有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看来,其表达的意思和这首“花花子歌”没有本质不同。文化人喜欢玩含蓄,可见一斑。

 

情诗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大家都听过,最有名气的情诗非它莫属: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这首诗太长,记不住。相同的飘逸,还是《诗经》来的简短而有力:“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情诗2

话说回来,我最喜欢的情诗是舒婷的《致橡树》,高中课本里有。我很希望,自己是那颗橡树,梦中的女人是那颗木棉,依恋而不依赖,独立而不独行。

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

 

两封情书:

以前追她的时候,她说喜欢《海角七号》中的七封情书。于是找来看,原来我也喜欢,却不再有机会向她说起。明知不可为,却依然忍不住思恋,情书中的纠结,真挚和悲伤,我是懂滴。

第一封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

 

第三封
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我的情书:

和她之间的故事,其实并不能称作故事。我们住同一栋楼,共11层,她10楼,我4楼。追她半年多时间,食堂偶遇3次,电梯偶遇约10次,峡路相逢约5次,说过的话,加一起不到100句。我喜欢偶遇,更让人相信缘分的神奇。每一次偶遇过后,我都会抓住机会表现自己,写些不咸不淡的文字给她,也就是我所谓的情书。

 

那段时间,我在准备托福,她在准备GRE,都很少出门,一个月没有相见。热情容易被现实所压抑,对方从始至终的漠然,加上长时间没有见面,我已经忘记了她长什么模样,没有再想她。然而,感情毕竟是玄妙,心里还有思恋,无论一个月,还是一年,再次见到她,依然会有心绪起伏,一丝一丝如水中波浪。欲火不灭,死灰亦复燃,单相思就是这样子。

 

一个普通下午,电梯里面碰到,互相问候,她说GRE作文让她痛不欲生。于是,想起给她写封英文情书。这是唯一的英文情书,写的烂,我知道。如同上文中,猥琐老头的“花花子歌”,可以直白,可以露骨,以对方听的懂的方式,表达相思,是根本。写的好,写的坏,我已经无所谓,以她能接受的方式,表达自己,至于结果,不是我能控制。单相思是漩涡,陷入其中,纠结的我,失去了自己。想她了,就让她知道吧。她可能会被良苦用心所打动,也可能因为纠缠不清而心生疲惫,更加漠然,无法预知结果。我能做的,只是对自己的感情负责,这是自私,也是偏执。女人心,我是真的不懂。

 

自作自受

He always won't think of the girl when he fail to see her, and even forget all the things happened before between them.

He originally believe that he will never remember her, a passerby in his life, for that they come from totally different worlds and never share the same taste.

He don't know why he still can't help feeling ill at ease when he meet her again by accident.

He just know that this feeling annoy him much.

Maybe, she is still in his heart, that's the only answer he can get.

The lovesick is not as easy as he imagine to be cured.

Such a pitiful and stubborn boy,

He asks for all the discomfort by himself, and deserves all the suffering.

 

看不到她的时候,他从来不会想起她,甚至已经遗忘,彼此之间曾经发生故事。

她们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没有任何共同的爱好。

因此,他原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再次想起这个人,一个他生命中的过客,仅此而已。

他非常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再次遇见她的时候,依然会心绪不宁。

他只是知道这种感觉让他异常烦恼

也许,她依然尘封在心里的某个地方,这是他可以找到的唯一答案。曾经的相思病并非他想象的一样,很快就得到痊愈。

可怜而又顽固不化的男孩。

所有的不快,不过是他自寻烦恼。所有的痛苦,只是他自作自受。

 

好吧,今天说的话已经足够多,如果依然坚持这不是情书,我只能再次表示压力很大。引用PQ的名言“顶住压力,赶紧发情”,一如既往,下周的周六贴出最后一封情书。

 

                                                                   写于2011年02月26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1376-453271.html

上一篇:你的世界,我的世界
下一篇:最后一封情书
收藏 IP: 113.108.133.*| 热度|

6 肖重发 刘洋 蔣勁松 黄锦芳 汪梦雅 iwesu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