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gictttt

博文

从学生的立场,谈谈“如何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 精选

已有 5501 次阅读 2011-3-5 04:5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科学家, 老师

孙学军:如何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上)?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418554&from=space

孙学军:如何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下)?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418879

施一公:鼓励学生唱“反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6212&do=blog&id=348152

饶毅:再生型梯队与研究生培养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402656

陈安:研究生:求求您老,别当导师了行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19145

 

孙学军老师的博文如何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很有感触现实情况中,老师很忙,更多的时间用在“会议”,“课题申请”上,很难抽时间来,培养学生。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这原本应该是老师最基本的责任,现在看来,更像是老师对学生的恩赐。下面的言论,是给孙老师博文“如何发现和培养未来的优秀科学家(上)”后面回复,做了些许修改,贴到这里来:

 

从古到今,一直在讲,师之责在传道,授业,解惑,提倡尊师重道。这是将老师放在高的位置,把学生放在低的位置,地位不平等。先有尊师,尔后才是重道。这是老师思维,站在老师的立场。

 

换一个角度,学生思维,站在学生立场,我很希望学生和老师能够平等,一起论道,共业,寻惑。先谈重道,再谈尊师。老师重道好了,学生自然会尊师。老师不重道,学生如何尊师呢?

 

孙老师博文中说不能鉴别研究生优劣的导师,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导师。我想说,就算做到了这样,只能算的上合格的导师,算不上卓越的导师。那么,卓越的导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下面是我的幻想。

 

先声明,下面这句话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找到出处。有位教授讲随便给我一个学生,无论怎样的学生,四年时间,可以将他(她)培养成顶尖的科研人员。虽然只是道听途说,我却相信,确实有这样的老师。这就是,我幻想出来的,卓越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不是简单的千里马伯乐,而是伯乐中的伯乐。他们做的事情不是育,比自己低级的,而是育,和自己同样的。从这样的老师实验室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未来,有很大一部分会成为新的伯乐,煋火不息,代代相传。

 

千里马伯乐,各有各的不同,而伯乐中的伯乐,大同小异(又在幻想了,不好意思)。鉴别优秀的研究生,可能需要老师具备金睛火眼,而循循善诱,让优秀的学生自己跳出来,应该不会太过复杂。

 

作为老师,作为伯乐,优秀的学生确实可以鉴别出来,但不是全部,不可能是全部。而,通过诱导,让优秀的学生自己跳出来,可能来的更为简单,数量也会更多。循循善诱,讲究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主要有两点,1 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抛开高高在上的架子,给学生冲击和超越的冲动,而不是高山仰止的敬畏,让学生学会老师。2 营造出开放,自由而纯粹的科研环境,让学生自由发展,发展方向不对的时候,扶一把就行。别扶的太猛,那样只会让学生感激老师,然后依赖老师。

 

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的学生,总是有着无穷的精力和想象力,也注定了在未来的某一天超越老师。不用想着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普普通通的人堆里,鉴别出那优秀的一个,然后重点培养,老师累,学生也累。搞不好还会反目成仇,老师单方面的为了学生,学生却心生怨恨。同床异梦的师生关系,看起来并不那么明显,而种桔得枳的父母子女关系,例子就太多了。要玩,可以玩的彻底一点。别收的那么紧,不妨放开主动权,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开始可能会艰难一点,慢慢的适应,学生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式,最后走上想走的路。

 

曾经有幸听过施一公老师的讲座,他提倡老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学生应该有 个性,自己坚持正确的东西,要敢于和老师唱“反调”。唱反调的学生,可能会被批评的最凶,却总是让老师印象深刻。这一点,在施老师博文“鼓励学生唱反调里面详细有讲。

 

老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平等,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于老师,要么“不导”,要么“过渡型指导”。于学生,要么“度假”,要么做“奴隶”。这一点,陈安老师的博文,“研究生:求求您老,别当导师了行吗?”,说的简单深刻。

 

带学生,如带小孩。刚开始,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无知,就好象所有的小孩都会调皮。如果,一开始就认定了某些学生优秀并重点培养,那么,注定了其他的学生被冷落,被抛弃。有的学生,优秀的明显,一眼,或者两眼,总可以看出来;而,更多的学生,特别是中国学生,表面是愚钝,内里的优秀,看不出来。有时,学生明明知道自己优秀,却没有勇气秀出来。有时,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还有优秀的一面,现实面前,早已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变得怯弱。这些学生,老师不可以抛弃,他们不是不行。只要有合适的环境来诱导,老师会发现,其实,他们很行。

 

饶毅老有篇博文再生型梯队与研究生培养。里面写到两个学生的故事,引用如下:

我发现中国有一批学生很厉害,这些学生不一定是原来考分很高的学生,考分高的学生有厉害的,也有不厉害的。2003年我在北京招了两个学生,他们都是考分在中间的学生。 刚来时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说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就问他们到底对哪些方面感兴趣,要提出可以做的实验。这两个学生后来发展相当好。当时我实验室还没有完全运行,我把一个学生放在科学院一个人的实验室。那个老师很聪明而且很会做,所以他对很多学生要求很高。他对我这个学生意见很大,告诉我负面意见。等我实验室开始运行的时候,这个学生回来了,我自己观察,发现事实上这学生很行。

 

学生如种子,放在合适的环境中,甚至不用浇水,总会长成大树。

 

文章的最后,再说说上面谈到的,关于研究生培养两个最应该关心的问题:1 老师和学生间,建立平等的关系。 2 建立开放,自由和纯粹的科研环境。 关于第1点,做起来不是太困难,老师和学生更多的换位思考,情况会慢慢好起来。至于第2点,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不仅仅只是老师和学生的事情。话讲的有点虚,我没有思路。



导师与学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01376-418844.html

上一篇:有多少老师是“混”日子的?
下一篇:从“混日子”,谈谈现在的师生关系
收藏 IP: 113.108.133.*| 热度|

12 刘博 梁红斌 孙学军 郭桅 王修慧 王德华 孟利军 张伯武 魏益哲 张南希 何小虎 李宇斌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