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一篇
信息资源价值论的整体理论架构与理论要点(七)
51.精神价值是价值创造主体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意向活动(意志性活动)等精神心理活动过程中,通过对信息资源(精神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出来的价值。精神价值直接来源于价值创造主体的精神实践。
52.正如物质实践不可能脱离精神实践一样,人类的精神实践也不能完全脱离相关的物质实践而独立存在。只有在与物质实践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的精神实践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人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相互作用和融合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了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完整实践。
53.当一种文化无力接受和消化吸收异质文化的时候,这一文化系统便不再具备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能力,成为一个没有生命活力的封闭系统,这一封闭系统不可避免走向没落和消亡的历史命运。
在人类文明史上,文化价值观所实现的每一次整合,都是一个由若干分散发展的局部群体社会系统通过相互之间的价值互动,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社会整体系统的历史过程。每一次这种通过文化整合所实现的社会系统在内在结构上所实现的实质性的整合,都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文化价值观的整合过程,是一个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价值活动和价值过程为机制的价值意识信息资源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
54.信息经济的发展,信息文化的建设以及人类信息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共同的起点,这就是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这一观念就是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基于信息资源共享性所建立的信息资源共享观。信息资源共享观是信息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观念基础之一。没有信息资源的共享,便没有信息资源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同时也就没有信息文化的建设和人类信息文明的历史进步。
55.制约信息资源价值实践的有诸多文化因素。其中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就是缺乏信息资源价值实践的价值前提。在对价值思想领域人类文化遗产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凝聚古今中外人类文明中一切优秀的价值论思想和价值智慧,形成以信息资源价值观和信息资源共享观为核心内容的人类社会进行信息资源价值实践的价值前提。这一价值前提就是信息文明的文化价值观。
整体观、信息资源共享观、合作观、发展观、和谐观者五种观念从思维方式、功能实现形式、社会组合方式、价值目标和价值实现形式,即价值手段和价值目标、价值内容和价值形式诸方面建构了人类信息文明建设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
信息文明的文化价值观是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实现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创造和信息资源价值充分实现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保障。
56.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全球信息化是当代人类社会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57.全球化的社会实践和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形成了人类的共同利益。这一现实直接导致了人类共同价值观念的提升。联合国于2000年在《联合国千年宣言》中提出的六项基本价值,充分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普遍关注。
58.《联合国千年宣言》在重申了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信心,重申了《联合国宪章》“是创建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公正的世界所必不可少的依据”的基础上,确立了包括自由、平等、团结、宽容、尊重大自然和共同承担责任六项内容在内的21世纪国际关系基本价值[ 联合国千年宣言. 在:http://www.cws.net.cn/CWSNews/newshtm/y011204-4.htm :2006-1-22]。联合国所提出的这六项21世纪基本价值就是当代国际社会在信息时代共同的价值理念。
第55条提出的信息文明文化价值观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思维在信息时代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是中国政府大力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而联合国的六种基本价值则是与这一价值思维相一致的信息时代行为准则体系。
59.意识与心理形态、物质与实践形态、历史文化形态构成了信息资源价值的三大基本形态。其中,物质与实践形态是信息资源价值整体结构系统的主体。
60.依据本书信息资源价值论关于认知信息的层次划分和信息与信息资源关系的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形成一个由事实型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型信息资源管理和思想型信息资源管理三个层次构建的整体结构体系。构成这一统一整体的基础和运行机制的起点的,就是基于信息自由流动和信息资源无障碍传递的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创造和实现,推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
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7 0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