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浓
耐药是什么原因?
2025-9-30 18:48
阅读:969

我们都听说过“耐药”的概念,意思是一种药用久了,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以杀虫剂为例,开始使用,效果立竿见影,长期使用,杀虫效果就会越来越差。一些药物也有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包括我)很自然会以为昆虫产生了抵抗这种药物的抗体,这种杀虫剂不再起作用了。从2022年开始对进化论感兴趣,读了几本进化论书籍,才颠覆了我的看法。

昆虫群体并没有产生新的抗体,而是有少数昆虫原本就有抵抗这种药物的抗体。经过进化漏斗的选择,大部分不带抗体的昆虫灭亡了,带抗体的少数昆虫活了下来,繁殖成了新的群体。

有人会反驳说怎么会有少量昆虫带有抗体呢?其实极少有那种细菌或者病毒能让群体所有个体灭亡的。十九世纪才有所谓的现代医学,在此之前几千上万年,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医学,人类还不是繁衍下来了?你会说人类没有现代医院也有中医一类的传统医学啊,这没错,但是动物没有医学你得承认吧?动物不是也繁衍下来了。几千上万年人类及其它动物可是遭遇过无数多次瘟疫。

所以,耐药性不是在使用药物后“产生”的,而是药物充当了“过滤器”,将早已存在的抗性个体筛选出来并让它们成为主流。

现在中我也见过具有特定“抗体”的少数人。疫情放开期间,办公室里绝大多数都“阳了”,但偏偏就有一个不带口罩,平时不锻炼,身体也较差的同事没有阳,他可能就是有抵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为什么一用新的杀虫剂效果立竿见影,需要较长时间(可能要几年到几十年)才失效呢?因为活下的个体毕竟是少数,所以开始繁殖速度很慢,但不受控制的繁殖服从指数法则,开始虽然很慢,过了临界点就会迅速上升。

很多人知道澳大利亚兔子泛滥成灾,但是澳大利亚本土原本没有兔子,是在1859年的时候一个叫托马斯奥斯丁的人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的,当时他只带了24只兔子,直到40年后,在澳大利亚还难觅兔子踪影,再过20年,也就是把兔子带到澳大利亚60年后,兔子数量超过100亿只,数量之多根本没法控制,成了澳大利亚大患。

一句话,昆虫并没有产生“耐药”抗体,而是原本就带“耐药”抗体的个体通过了进化漏斗,繁殖为群体,原本不带“耐药”抗体的不适应环境,被淘汰了。

我是机械工程师和团队管理者,不是生物医学科班的人,只是猎奇看了几本进化论书籍,如有不对,请懂行者指正。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叶春浓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5553-1504245.html?mobile=1

收藏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