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接上回,昨天在泰宁寨下峡谷及周边观察了谷内溪流中以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为主的植物群落。晚饭后因过于疲乏就睡去了,今日凌晨醒来整理了考察日记和标本。
寨下峡谷不仅是植物的乐园,而且是当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泰宁)时重要的考察地点,有“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景区”的说法。
在收集完植物资料后,我的考察副产品极其丰厚:在身边众多地质学家们的热情指导下,我获得了一套与地质公园解说词(公园管理处提供)相对应的一套中国南方丹霞的小挂图,现整理出几张,在此分享给众位博友欣赏。
张裂体
原解说词:丹霞崖壁常发育与崖面平行排列的垂直节理和裂隙,受风化剥蚀、流水侵蚀及临空面重力作用,崖壁上岩块沿垂直节理逐渐向临空一侧亲写张裂,形成与崖壁分离、直立的张性破裂体。金龟爬壁巨大的直立岩块是崖壁沿近SN向垂直裂隙产生风化和张裂形成的张裂体,斜而不倒、酷似一只爬壁的金龟。
带状分布的洞穴
原解说词:为什么这里的洞穴呈这主要是洞穴的形成受一条小断裂控制的缘故。断裂对水起着通道的作用,因此水对砂砾岩的侵蚀沿着断裂进行,形成了洞穴呈带状排列的现象。
冲积扇沉积
原解说词:白垩纪时,泰宁是一个盆地,其西北侧隆升剧烈,形成山地。洪水期,大量的岩块、泥砂等碎屑物随洪水冲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冲积扇沉积为紫红色厚巨厚层状砾岩、砂砾岩,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变质岩砾石居多,砾径变化大,分选差,多成棱角次棱角状,是形成泰宁丹霞地貌的物质基础。
砾径变化大,分选差
棱角状的砾石
次棱角状砾石
砾石中的花岗岩
磨圆度相对较好的花岗岩砾石
我的这个标本体现了以上特点
套叠状洞穴群
原解说词:这样复杂而又完美的洞穴是如何形成的?是垂直水流沿着崖壁自上而下呈扇形进行浸润、冲蚀,岩层湿胀干缩,产生片状风化剥落、崩塌,形成呈圆弧内凹的穹窿状洞穴。同时在穹窿状凹洞的内壁形成次级凹洞,次级凹洞内还可以进一步产生次级凹洞。这是套叠状洞穴群的典型代表。
崩塌坠落物
原解说词:这个巨大的石块是前方崖壁崩塌的产物,从崩塌的石块上还没有长树的情况看,这次崩塌发生的时间不会很久。如此大规模的崩塌如果发生在有人居住的地方,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地质灾害的预防是很重要的。
崩落物与破裂面
原解说词:这只巨大的“脚掌”反复正着力撑住对面的崖壁不让其崩落。其实它本身就是崩落的产物,它撑拄的那个崖壁就是一个破裂面。
堰塞湖
原解说词:这美丽的小湖是如何形成的?崖壁上岩块下部被侵蚀掏空后,受重力作用,崩落至坡脚或谷底,把一些狭窄的谷地堵塞,阻止地表水流泄,形成湖塘。此处两侧高耸的崖壁沿北西和北东向裂隙崩塌,崩塌岩块阻断了峡谷水流向东北流泄,形成这个堰塞湖。
瀑布群
原解说词:这里是邵武-河源断裂北侧,这是距今4亿年前志留纪岩浆活动形成的白云母化二长花岗岩。受地壳运动作用,花岗岩产生北西向断裂、裂隙,经流水侵蚀,河床基岩沿断裂、裂隙侵蚀成高低不同的岩坎、断崖,形成阶状河床和瀑布。在长约500米的溪流上发育5处瀑布,构成风光旖旎的瀑布群。
群居式洞穴群
原解说词:此处丹崖上分布着众多的洞穴,这是如何形成的?组成崖壁的岩石为红色砂砾岩、粉砂岩等,地表水或裂隙水自上而下侵蚀近水平延伸的粉砂岩层,后经风化片状剥落,从而形成丹霞洞穴。洞穴深浅不一、形态及大小不同,一般呈圆形、扁圆形、半圆形、方形等,大小0.2~2米。这些群居式洞穴群的典型代表,是研究丹霞洞穴的理想基地。(博物地理 段煦 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