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书接上回,离开闽中,我们向西北前行,“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群山之中的泰宁县,这里地处武夷山脉南段,山体以风化的花岗岩和砂岩为主,是蕨类植物的天堂,当然也是我的天堂,因为我是狂热的蕨迷(也不知道人家中国蕨协要不要?),蕨类专门喜欢生长在这种山体上。而风化成“半土半石”的花岗岩和砂岩呢,在这片山上特别的厚,也特别普遍。
这两天,我饱受这种风化岩石之苦。起因在于,这些“半土半石”中,几乎都含有一种坚硬的小颗粒——石英晶体,即使石头的其他部分都变成了土,但这些小颗粒却总保持着原来呆在石头中里的样子执拗的始终不肯改变。于是乎,我踩在这些硌里硌扎的“土”上拍摄各种蕨类的时候,总要特别小心,因为脚下的土块一部分被踩成了粉末,还有一部分,就是那些不肯变成粉末的小球儿——石英晶体堆积在脚下,这就像在鞋底儿周围及脚下撒了无数的小滚珠儿,有好几次,我专注手里的活计,一不留神,一只脚就被滑一趔趄,另一只脚腾空而起,我只能用“坐屁堆儿”的方式斜倒在里侧的山坡上,好使自己别骨碌到山下去。
这种苦头,我以前在北方的山上也是吃过的。因为在北方,也有这种花岗岩风化后的山体,例如北京的凤凰岭,在没有修栈道台阶以前,很多路段都容易让人“坐球儿车”。花岗岩里有“小球球儿”,这好理解,因为花岗岩的成分一般就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嘛,长石风化后会很细腻,云母也是不禁折腾的小软片儿。而砂岩,那么致密的东西,为什么里面会有小小的石英球儿呢?
原来这里的砂岩啊,它不是真正的砂岩,而是由滨海沉积物形成的岩石。在有恐龙的那个年代,泰宁县的这块地方地处西太平洋的海滨,海滨上有什么呀,海滨上有沙子。沙子沉积久了会变成什么呀,会变成砂岩。而海滨还有什么呀,还有石头子儿。那些石头子儿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附近的山上来的。那附近山上都是些什么石头呢?我前面说了,闽西的黄土一般都是风化的花岗岩生成的,而在恐龙那会儿,花岗岩恐怕还没被风化呢,但它们会被海水打磨成石头子儿,经过层层沉积,最终压在红色(这个地区铁元素富集)的沙子里。好,这回石英的源头找到了。
其实,严格地说,泰宁的红色砂岩还不算是砂岩,因为里面包裹了众多的石头子儿,小石头子又称砾,胶结起众多小石头子的岩石称砾岩,因此,泰宁众多胶结有小石头子的红色砂岩正经应叫砂砾岩或含砾砂岩。这些石头中富含石英,所以即使它们风化成了土,也会把石英小球儿留下来。
由于共同的爱好——观鸟,我这几天一直与一位青年地质学家一起结伴走路。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他记录大地,我记录生命。有不懂的,我就问他。他就指给我,“你看,这片呈海陆过渡相,说明原本是古代海滨,这里面有沙子,有鹅卵石,哎,这就是花岗岩”。转过一弯,看见岩壁上镶嵌着一条石子带,又告诉我“哎,你看这里以前是河底,石子儿呈条带状分布,这又是很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细细想想,还真是,古代的海滨嘛,不但要有沙子石子,还会要有河口地带的旧河床卵石层。
在泰宁,工作之余除了搞清楚了为什么我总在两种岩石山上坐“球儿车”,还饱览了这里优美的地质奇观,那就是红色砂砾岩风化作用的杰作——丹霞地貌。泰宁是国家地质公园,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丹霞地貌的成因,科学网上各路真正的地质大侠们都已经介绍得十分清楚了,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记录生命世界的我,只能用相机说话。(博物地理 段煦 文/摄影)
瓦蓝瓦蓝的天空下,徜徉在碧水丹山间,浑然已经忘记了还要回到我那雾霾深重的故乡
是元阳石那种石柱子吗?错,其实是一座扁片状的山,只不过是视角的问题而已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山”,每转一弯,都有优美的景致
桂林的“大象”把象鼻子放到江里喝水,这头大象把大鼻子放到树丛里吃草
绿案上的朱砂笔架
这俩哥们儿在谈啥?
看见山底下那间小屋和那小片稻田了吗?这块地包给你,你还回雾霾笼罩的CBD上班吗?这才叫桃花源里可耕田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