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内耗的人通常是想太多、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的人,是内在不断消耗自己的人。
改变认知,才能彻底走出内耗
“写下来”是一种高效且简便的整理方法。
记录就是看到,看到即有解决之道。
如果说写日常手账的目的是让生活更高效、更有序,那么写反内耗解压笔记的目标是让心灵更健康、更松弛。
写下你想到的任何东西,这里没有固定格式或正确答案。无论长篇的流水账还是随意涂鸦,都是你说了算。
幸福的生活并非一个终点,而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认知主要来自家庭的养育方式、成长环境和早期经历。越早经历的事情,越容易影响认知的形成。正是这些从小到大堆积的经历,塑造了我们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
你的信念塑造了你看待和回应世界的方式,驱动着你的一举一动,最终引领你走向特定的生活。
如果你在过去缺乏正向反馈,可以通过后天来创造这样的经历。可以在任何领域通过大量科学的练习来取得一些成绩,这个领域上的成就和积累就是你信心的基座。
想太多怎么办
觉察:意识到你的想法。无论是什么,首先意识到这些想法的存在。
贴标签:给想法贴上标签。通过标记,你能够以一种不带评判的态度观察这些思维。e.g.“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想法”“这是一个自我批评的想法”
接受:接受并放下。就像你看到一片浮云飘过,不需要追随它,等它自然飘走即可。
回到当下:将注意力带回到当下的任务或体验中。
认知是通过经历在大脑中搭建的神经回路形成的。重复的认知就是在加深已有的回路,新的认知就是在构建新的回路。所以,我们可以用新的认知回路代替旧的认知回路。
从几个维度来描述这个“理想的我”具体是什么样的:
外貌与健康:理想中的你在外貌上是怎样的?你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你是否展现出自信与活力?
性格与态度:理想中的你拥有哪些性格特质?你是如何面对挑战、处理压力和与人交往的?你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吗?
能力与技能:在理想状态下,你掌握了哪些技能?你是否在某个领域成了专家,或是具备了某种特殊才能?
职业与成就:理想中的你在职业上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达成了哪些职业目标?
人际关系:你理想中的人际关系是什么样的?你与家人、朋友、同事的关系如何?你是否拥有一个充满支持与理解的社交圈?
心灵与幸福感:你理想中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你是否感到内心平静、满足,并且与自己有良好的关系?
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亡。它们只是被活埋,并将在未来以更加丑陋的方式涌现。——弗洛伊德
如果你的核心信念认为自己不好、自我价值低,你可能会认为:“我不重要,他人不喜欢我,所以总是忘记我。”——这种思维方式会引发你感到忧伤。
我们无法改变情绪本身,因为情绪只是认知评价带来的结果,情绪的产生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解读遇到的情景。
我们能且只能改变的只有对事件的看法和信念(认知)。
即使你在发呆或放空,大脑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计划和思索,评估各种事物。不同的看法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情绪,实际上是思维的产物。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如果没有快乐,我们可能无法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如果没有焦虑,我们可能不会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如果没有愤怒,我们可能不会捍卫自己的权益;
如果没有尴尬,我们可能在与人交往时缺乏边界感;
如果没有悲伤,我们可能不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没有嫉妒,我们可能无法看清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
产生的情绪是身体在保护你,当遇到了让人不安的事情,总要运用一种策略来应对。
负面情绪就是在提醒我们,我们有某种需求没有被满足,有问题需要解决。
有时允许自己体验消极情绪,让伤心和失望等情绪自然发展,而不是强迫自己保持积极态度,反而有助于情绪的纾解。理解和接受情绪,是我们发现自我和成长的重要一步。
通过手账的记录和规划,你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焦虑,逐步化解内心的紧张情绪,提升自我掌控感和信心。
冥想是一种有效的放松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你观察和管理自己的想法,提升内心的平静感和专注力。
呼吸是帮助我们达到沉思的一个重要方法,当你思绪万千时,将注意力放到呼吸上,感受着一呼一吸带来的感觉,告诉自己当下最重要的是我和我的呼吸。
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谁都可以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新的结局。——卡耐基
成长过程中那些渴望却未得到、想要却未满足的需求会在心底留下一个“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洞”会演变成我们成年后不断追逐的目标。
只有追溯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
我们的价值不应该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和对待方式。
外界的评价只有在你认同时,才会对你产生影响。
自信并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是知道虽然有些事我还不会做,但我一定有能力改变现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挫折,但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带来改变。
尼采: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
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
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
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
你的信念是什么样的,你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的。
你经常说的话里藏着你的未来。
不需要等到完美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我们可以边做边学,通过实践和成长,逐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我们经常说“心诚则灵”,这就是相信的力量。
正确许愿方式:像在餐厅下单一样,明确具体、肯定且确信地许下心愿。
信念决定了你能拥有多少意志力,也就决定了你成功的上限。
如果你发现面前的道路毫无阻碍,那么也许这条路不会带你通向任何地方。——弗兰克·克拉克
自我怀疑会让你误以为自己不具备成功的条件,或者能力不足,或者时机不对。它编造各种理由让你失去行动的动力。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并非意志力比他人强,而是因为他们内心的自我损耗更小。
内心的信念和精神力量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
动力是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能量,我们天生就是好奇的,愿意探索世界和取得胜利。有的人会有更大的驱动力,不怕苦、不怕累,愿意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这就源于成就动机。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脑海里要么在计划未来,要么在缅怀过去,很少看看眼前的事物。我们很容易忽略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忽略了自己活在当下的体验。
过去和未来并不存在,只有此时此刻的“现在”最有意义。
学会“看到”念头。学着向内“看”,观察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经常问问自己,“我的内在在发生什么?”对自己的思绪保持觉察和观察。
接纳与相处。以接纳为基础,与负面情绪及想法和平共处。比起压抑和控制这些情绪,我们更应该接纳它们,学会减少对负面情绪的过度关注,不被它们吸引。
转念。修正负面的想法,用积极的信念代替负面的信念。
一个很好的转念方法是记录当下的感受,并转变这些感受。
写日记。记录你的情绪、想法和经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并处理内心的困扰。
臣服于生命,温柔地拥抱你的人生,而不是拿着利剑与生命对抗。臣服于生命的过程并不是放弃,而是以一种像溪水流淌过的方式接受生活的安排。接受不等于逆来顺受,而是对现状说“好的”,接受已发生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未来。面对不公和困境时,接受能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完整。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和思想由自己决定时,你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顺应生命的指引,把一切放手交给生命,看看生命会把你带向哪里。有时事与愿违,可能是有一个更好的结果在等着你,每件事里都藏着宇宙的大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3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