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在当今西方的地位相当高。今天的西方人基本上都把古希腊称作他们 文明的摇篮 ,当你顺着他们的历史往前看,就会发现从古希腊(人民最大)到今天的两千多年中,中间经历了古罗马(皇帝最大),再到中世纪(皇帝和教皇最大)直到现代(人民最大),历史兜了一个大圈。
当周围国家的人们还在把抢地盘、抢东西、抢奴隶当作理所应当的时候,古希腊人已经在讨论民主的好坏了。
古希腊留给后世最宝贵的东西,总结下来就是:高度的 理性主义精神 。世界不是某个或某些神创造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 法则和基础 上,并且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 实践 去发掘并掌握这些法则,而后加以 利用 的。
古希腊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往往都是 大气端庄 、 面向公众 的,没有太多为了渲染统治者或神灵地位的神秘性,而且建筑的比例也深深受到 理性思维 (体现在 几何学 上)的影响。这是 古希腊建筑最大的特征 。
古希腊人通过对外出口葡萄 和 橄榄富裕了起来,慢慢地在意大利、西西里、地中海西部和黑海沿岸建立了很多以商业为基础的 城邦国家 。而且这些城邦有着 共同的文化基础 ,信仰 共同的神灵 ,所以联系也十分密切。这个时期, 守护神崇拜 逐渐从泛神崇拜中脱颖而出,由此诞生了一些著名的、被神灵眷顾和保护着的 “圣地” 。
为了庆祝反抗波斯战争的胜利,雅典举全国之力在城市中心重建了 “雅典卫城” 。它的布局形式及“柱式”运用,都达到了 古希腊建筑的最高水平 。
古希腊崇尚理性主义,也就是相信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 法则 ,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 几何学 对古希腊人方方面面的影响上。他们认为,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冥冥之中都是符合几何学的,这样才会有一种和谐的美感。
他们会用黄金分割法去解释很多问题。比如建筑的屋顶、檐口和柱子之间的高度关系,尺度符合这个比例的,就被认为是和谐的,美好的。小到一个人身体的比例,大到整个宇宙,都应该符合这种比例。
这个时期的建筑往往充满 活力 和 激情 ,不仅体现着一丝不苟的 理性精神 和完美的 数字比例 关系,同时体现着对 人体的崇拜 ,仿佛洋溢着热情与生命力的肌体。
古希腊文化中对人体,对比例的痴迷精神也被后世上千年的人文主义艺术家们传承了下来。
在古希腊的城市中,城市的中心往往是一种叫作 “卫城” 的建筑。一般会建在城市的 最高处 ,比如城市中心的山上。 平时 就作为公民们 祭祀 和举行 庆典 的场所,人们在这里进行体育比赛、表演歌剧、演讲等。因此,卫城的周围会聚集起大量的竞技场、商店、旅社等公共建筑。而到了 打仗 时候,如果战况不利,所有人都会躲到卫城里,跟敌人打 消耗战 。敌人耗不动了,城里的人再从高处杀下来。在共和制城邦里,守护神崇拜盛行,卫城也慢慢变成了守护神的圣地。在圣地中最突出最显眼的地方,往往都会建造整个建筑群的中心,也就是 守护神殿 。
亚历山大死后,他建立的 大帝国 立即 四分五裂 ,不过这只是体现在政权上。文化方面,由于亚历山大生前将古希腊先进的文化带给了这些他曾占领的地方,并且一直在促进地中海与西亚、北非的 文化大融合 。所以希腊文化也就一直影响着这些地区,这就是所谓的 “希腊化” 时期。
古罗马穹顶 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 万神庙 。这座庙宇可以说是挑战了 当时建造技术 的 最高水准 ,主要体现在它的 屋顶 ,是一个高度和跨度都达到了43.3米的穹顶。
它的成功实现主要得益于当时已经相对成熟的 现浇混凝土技术 ,这样使得建筑的 整体性更强 。
如何合理地诱导宣泄暴力是社会管理者(尤其是古代)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古罗马会举办各种各样残酷的决斗比赛来为躁动的市民宣泄情绪。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中,这些手段演化成了各种激烈的体育竞技。
古罗马流传下来唯一的一本建筑学经典著作就是 《建筑十书》 。它的作者是古罗马的军事工程师 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之所以牛的主要原因
这本书可以说是 奠定 了 欧洲古代建筑的基本体系 。
这本书十分详尽地总结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经验。
在这本书中对 “美” 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让后人认识到了“美”这件事对于建筑的深刻意义,到底什么是所谓建筑的美,美的东西是否有着某些相同的特点?美是一成不变的吗?
这本书最伟大之处是总结出 建筑 的 三大终极定律 直到 今天 ,都是衡量 建筑优劣 的 最基本标准 :坚固、美观、实用
君士坦丁大帝为了维持社会稳定,颁布了 “米兰赦令” ,第一个以皇帝的名义把基督教 合法化 ,并且自己临死前也皈依了基督教。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几乎是人们的唯一信仰,所以这个时期最有 代表性的建筑 就是各地的 大教堂 。
西欧 天主教选择了古罗马后期出现的一种名叫 “巴西利卡” 的建筑形式并逐渐完善,最终发展成了直冲云端的 哥特式大教堂
而 东欧 选择了古罗马的 穹顶 形式发展了下去,也受到了小亚细亚和东方风格的影响,最终发展成了以集中式穹顶大空间为代表的 东正教教堂
8世纪末查理大帝彻底统一了常年分裂的西欧,建立加洛林帝国。等到他一死,他的三个孙子就将爷爷留下的地盘瓜分成了西边的 法兰西 ,东边的 德意志 (神圣罗马帝国)和中间的 意大利 。
查理大帝这个人非常厉害,扑克牌中的“红桃K”就是他。其他三个:方块K是凯撒,黑桃K是亚历山大,梅花K是大卫。
哥特式教堂,就是古罗马晚期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的升级版(更高,更大,结构很复杂,艺术更丰富),主要流行于中世纪后几百年里的西欧,今天的欧洲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的这片地方数量最多。
哥特式教堂三巨头:法国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教堂的一大特色:美丽的 彩色玻璃窗 。置身于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往往会有一种 神秘感 ,这种神秘感的主要来源就是 昏暗的室内 和与之形成 强烈反差 的 彩色玻璃窗 。窗子最早都是由五颜六色的小块玻璃拼凑成一幅幅 圣经故事画 。当时的欧洲人都没几个认字的,那怎么传播基督教呢?一个是靠教士的 口述 ,另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刻在教堂玻璃上的圣经故事画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但丁发表了 《神曲》 ,书里就强调了一个事儿:其实人活着不一定非得围着上帝转,好好享受 世俗 的生活,实现人 自身 的伟大 价值 ,也Ok。
此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重大进步;商业的繁荣使得 新兴资产阶级 崛起,这些人崛起后也要争取自己的 政治地位 ,于是便以 人文主义 作为 武器 开始向 教权 发起 挑战 。
文艺复兴时期各个领域的大师们都试图去 恢复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具体的 途径 是通过绘画、建筑、戏剧、文学等,但 核心 是要恢复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 人文主义 和 理性精神 。就是重新肯定人的地位、人的伟大。
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分 里外两层 ,中间是空的, 中空 的结构则大大减轻了穹顶的重量,也从另一个角度减小了侧推力。
穹顶建成后,由 瓦萨里 在穹顶内侧1096平方米的表面上画满了精致的壁画 《最后的审判》 。
之所以认为这个穹顶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 开端 ,是因为在这之前的西欧,普遍流行着 哥特式 的风格,对于当时的人来说, 圆形、穹顶 这些形象都是 东方“异端” (东正教)的建筑形式。
如果说文艺复兴在思想上是继中世纪后,把人文主义 重新带回欧洲 ;那么在建筑这个战场上,伯鲁乃列斯基则是坚定地复活了象征 民主 和 自由 的古罗马穹顶。
如果你没看过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画,你很难想象一个人究竟可以做什么。
想知道梵高的画好在哪,我们要做的恰恰不是去看遍他所有的画。而要先了解他一生的经历,了解他生活的年代,甚至了解艺术史的发展。只有知道了这些,再反过去看他的画,试着站在他的角度,不需要给你解释太多画的内容和技法,你自己就能“看懂”。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圣彼得大教堂还是留下了很多人文主义的标志。我们看到米开朗基罗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建筑师是怎么用 自己的方式 来 捍卫真理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个世界, 对抗强权和愚昧,即使你并不身强力壮,手里没枪,但至少你可以选择为你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5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