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读本如何使用费曼学习法?
王永晖
本文不止于费曼学习法,相当于借其名词,去探讨我们想弄明白的学习策略,或者说,将其意思说得更清楚,真正用处在哪里。
网上出现的费曼学习法,应该来源于费曼的自传描述,大概意思是:
一. 学生将读过的书中内容,自己再讲述出来。
二. 讲的时候,要用尽量通俗的语言,用形象的解释,要说的越简单越好。
第二点,做到是非常难,实际上普通的学生包括老师们,都是做不到的。真正能够做到的,往往是该领域的专业级大师,他们之所以是大师,其中一个要点,恰恰就在于,他们跟普通专业工作者来说,他们具有第二点的能力和意识。
既然费曼学习法,我们普通人只能做到一半儿,那么我们这篇文章,想讨论的是什么呢?
读书似爬山,本科生阶段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怎样读书,当然,可能有极个别的高中生,在中学阶段就完成了这个任务。
数学书,最重要的是读懂,这是跟文科不一样的,数学书,都必然会经历一个,先读懂细节,然后再去整体掌握的过程,很痛苦,但无法避免。
很难像文科书那样,可以先读个大概,先整体上有个感觉,如果有必要再去抠细节。
数学书,在读懂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于,读出书中的意思出来,看懂公式背后的含义,读的有意思。
那么,这些跟费曼学习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一个,二十八十法则,它的意思是说,社会上80%的财富资源,掌握在20%的人手中。或者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总内容,其80%的内容,可以用阅读总时间的20%就完成,而剩下的20%的内容,因为艰深,就要用剩下的80%的时间,才能攻克。
数学,就貌似是这样的学科。
这也就给我们提示了一种新的读书法,跟文科的泛读也还不一样,跟诸葛亮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也还是不同。
数学上为了考试,当然是读的越多,考试分数才越高。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呢,在非考试范围,仅仅因为兴趣,因为了解而去读书,那我们应该读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其实,本科生阶段,不仅仅应该培养数学上的精读能力,也应该培养数学上的泛读能力,信息的提取能力,我们之前叫做“探马”
但是,这种二十八十法则类型的读书,跟泛读,也还不一样,本质上仍然是一种精读,只是覆盖面不求百分之百而已。
不如叫做费曼型精读,第II型精读。
用这种策略,反而更有可能读出该书的意思出来。能不能把一本书的意思读出来,其实也是数学天资的一种表现。
现在有好些高中生,甚至初中生,能够看下来大学数学教材,譬如线性代数/高等代数,并达到一定的做题能力。
但是只要我一面试,一考察,就能够知道,他们有没有把线性代数的核心意思看出来。真实说来,这样的学生极少,估计全中国不会太多,这样的学生,方是真正的数学天才,不是说光读个书,能够做到费曼学习法的第一点。
真正能够做到第二点,才算登堂入室。
这方面倒不用攀比,实事求是就好,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去学就好,学的时候,又要讲个方法,不能大学本科期间,只练了第一种精读能力,而没有去练第II型精读能力,这样,知识面也会相对小很多。
用费曼型精读,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试图去读下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也会逼着大脑不断思考,不断选择,找出书中最主线的内容,注意力放在信息的提取上面,判断价值上面。
这个读的过程,本身还是精读,只不过加了限制性策略,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试图去读下百分之八十的内容。
很多知识,其实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这也是未来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但目前尚在本科生教育阶段所忽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1499943.html?mobile=1
这篇文末视频链接中的高中生,实际上读到了大学的抽象代数,对自己愿意读的那部分内容,还是读懂的,这也就牵扯到,高中生,如果学有余力,除了参加奥数竞赛,也在读一些大学教材,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上周六的活动小沙龙,正好有两位这样程度的高中生,一起吃饭,边吃边聊这个话题,一男一女。
因为高中生毕竟精力时间有限,而且他们这两位学生,学习虽然超前普通学生很多,但也离全国最顶级那帮学生有距离,也还没到可以笑傲江湖的程度。
那么,我可以提醒的就是,数学上还是要精读,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不精读只泛读,会误入迷途。
好像什么都听说过,都能知道一点儿,提个概念说我都知道,实际上在数学家们看来,没什么用,数学最重要的还是,读懂并读出意思来。
但是,如果时间有限,并且读书本身也并无功利目标,不求通过个什么考试,那么就不妨使用费曼型精读,不光是知识,关键是把这种相应的读书能力,也练出来了。
当然,也挺难也挺费脑子,毕竟跟普通的泛读,还是很不一样。不过,既然有高中生能做到,已经做到了,就不妨参考,不妨去试试此路。
纸上谈兵,当年我比这两位高中生要差得很远,这种能力,我其实自己也没达到,体验也少,但是不揣浅陋,供高手年轻同学们参考,明其理而试能行之否。。
附注补充. 普通人学习新知最有效的方法:先建立知识体系,再进行细节学习
这篇文章的标题很好。对于具有独立学习习惯与一定能力的同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即先由老师给同学做一个科普级的框架知识介绍,然后同学再自己努力去自学。
但困难的地方在于,在数学学科方面实现难度很大,目前各门数学课程,有老师已经做出来科普级框架知识介绍的,也还是很少。
那么学生们进行费曼型精读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自己做出来这样一个科普级框架知识介绍。
也就是说,很可能是用那个20%的时间量中的15%,或者12%,用来制力于这样一个科普级框架,然后用剩下来的时间,5%~8%,用来填补那些内容上80%的未到之处,即15%的时间内,还没有细致到达的那些80%内容中部分。
这样读书,无疑脑子会越读越聪明,这是一种普遍的读书策略,跟一个字一个字在那儿往前推,还是有区别,但在数学上,也仍然是属于精读,数学的推进,离不开精读,关键是我们采取哪一种自己喜欢的精读策略而已。
附注2. 这种费曼型精读能力,即使对于普通级别优秀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大学一个学期两三门,或者三四门数学课,都要考试,那也就是都要精读,第I型精读。
普通级别优秀学生,因为精力能力有限,很难再这样多读另外一门课程,但是如果采用费曼型精读方法,就能够每学期多读一门课程,表面上看着并不怎么样,但是积累下来,也就进步程度可观了。
所以说,即使是普通级优秀学生,也是可以取追求卓越,达成卓越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永晖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5143-1499944.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