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
与孔子共赏一轮明月
2025-10-6 08:48
阅读:837

IMG_20250727_195400.jpg

中秋夜,我站在曲阜古城墙下。月亮已经挂在天上,金黄圆满,像一面古人磨了又磨的铜镜,照得见千年的岁月,也照得见今人徘徊的影子。

 

IMG_20250727_195403.jpg 

 

城墙是老极了。砖石垒叠,缝里填满了时光。每一块砖都被无数双手摸过——孔子门徒的手,秦始皇使臣的手,明清赶考书生的手,还有今天游客的手。手温不同,心事各异,却在同一片月光下站过。砖石不说话,却把所有的故事都收着。月光洒在墙头,把斑驳的痕迹照得清清楚楚,像一页一页翻开的史书。

 

IMG_20250727_195401.jpg 

 

曲阜的城墙跟别处不一样。这里的砖石像是被读书声浸透了的。孔子周游列国不得志,最后他的思想却穿透了这墙,散到了四海八方。儒家讲“仁者爱人”,但先得学会忍受寂寞。两千五百年前的月光和今晚一样明亮,那位个子高高的老夫子,可曾在中秋夜抬头看天?也许他看见的月亮更清冷些,那时烽火连天,礼乐也崩坏了。

 

IMG_20250727_195402.jpg 

 

护城河干了,月光却还在里面流淌。恍惚间,觉得那不是光,是时光 itself,静静漫过石桥墩,漫过柳树梢。柳条轻轻摆动,在风里写着没人认得的字——也许是古鲁国的篆书,也许只是月光和风闹着玩。

 

IMG_20250727_195404.jpg 

 

城门敞着,里外都是月光。穿过门洞时,忽然有种奇妙的错觉:往前一步是现在,退后一步就回到了千年之前。门洞里的石板被行人磨得光溜溜的,映着天上的月,照着来往的人。三轮车叮铃铃过去,车上人说说笑笑,都是转瞬就不见了的。只有月光长久,从古照到今,没变过。

 

IMG_20250727_195413.jpg 

 

万仞宫墙的匾额高高挂着,红底金字在月光下柔和了许多。“墙宫仞萬”——从左念是古意,从右读是今声。古今的区别,不过是读法不同,其实还是同一个东西。月光里,汉字也变得恍惚,一会儿古老,一会儿年轻。

 

IMG_20250727_195399.jpg 

 

城墙上的旗子轻轻飘动,红色在湛蓝的夜空里特别显眼。孔子时代肯定没有这样的旗子,但一定也有旗子飘扬过。国家的大事,无非祭祀和战争。祭祀时旌旗招展,战场上帅旗飘扬。如今旗子成了装饰,给游客拍照用。月光平等地照在古今的旗子上,不分时代,不管用途。

 

IMG_20250727_195405.jpg 

 

路灯亮了,跟月光争着发光。电灯明亮确定,月光柔和恍惚。现代人喜欢确定的东西,就造了这么多灯,把黑夜逼退。但在中秋夜,月光还是赢了——所有的灯光都成了它的陪衬。一盏方形路灯孤零零立在路边,灯罩里的白光努力往外散,终究敌不过月华如水银泻地。

 

IMG_20250727_195406.jpg 

 

月亮升高了,表面的纹路越来越清楚。古人看月,看见玉兔蟾蜍;今人看月,知道是环形山。知识多了,诗意却少了。好在月光不在乎人心怎么变,照样洒下来,不同时代的人,各有各的领悟。

 

IMG_20250727_195407.jpg 

 

柳枝轻轻摇着,筛了一地碎银。忽然明白古人为什么爱咏柳——不只因为它柔美,更因为它最懂得跟月光玩耍。柳条一摆,就把月光摇成万千银丝;柳叶一颤,又把月华筛成碎玉乱琼。今夜柳树还在,月华还在,变的只是树下看的人。

 

IMG_20250727_195408.jpg 

 

城墙下的横幅红得扎眼——“垃圾分类装,生活更健康”。现代社会的规矩无处不在,连千年古城也不能例外。月光照在横幅上,红色褪去了几分热烈,添了几分柔和。也许月光真有魔力,能把所有人间烟火都变得诗意起来。

 

IMG_20250727_195409.jpg 

 

走在石板路上,脚步声声回响。这声音穿过时空,和无数前人的脚步声重叠在一起。孔子和弟子们走过这里,脚步急促,为理想奔走列国;明清书生走过这里,脚步忐忑,怀揣科举功名的梦;今人走过这里,脚步散漫,多是来看个新鲜。只有月光始终如一,照见各种脚步,却从不评判。

 

IMG_2025072757.jpg 

 

护城河边的石狮子蹲坐着,月光给它们披了层银装。石狮目光炯炯,守了千年,见过盛衰兴亡,却始终沉默。最是石狮无情物,斜眼看着人间秋月圆。它们才是真正的历史见证者,不为所动,不为所悲。

 

IMG_20250727_195411.jpg 

 

转角处有座门楼,飞檐翘角,灯光勾出轮廓。现代光电技术给古建筑添了彩,却也夺走了它原本的韵味。幸好月光慈悲,把过分的亮色柔化,把生硬的线条模糊,还给古建筑该有的沧桑。

 

IMG_20250727_195412.jpg 

 

月亮走到中天,光华更盛了。忽然懂了中秋月圆的意思——不只是自然现象,更是人心的期盼。漂泊的人盼团圆,失意的人盼圆满,孤独的人盼团聚。月亮圆了,人心也就有了慰藉。两千年前是这样,两千年后还是这样。

 

IMG_20250727_195414.jpg 

 

树影婆娑,在古城墙上跳舞。这是月光和风导演的皮影戏,剧目永远在变,观众来来去去。今夜我是观众,看得入迷;明天我成了过客,戏还在演。人间聚散,不过是戏里的一幕;月圆月缺,才是永恒的主题。

 

IMG_20250727_195415.jpg 

 

夜深了,游人渐渐少了。月光更加放肆地流淌,淹没了街道,浸透了砖石,好像要溢出台阶,流向远方。忽然想起孔子在川上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月光如流水,不舍昼夜地照彻古今,带走了很多,也留下了很多。

 

IMG_20250727_195416.jpg 

 

站在古城中央,四周都是历史,抬头就是永恒。月光把现代的元素一一柔化,只剩下古城的本质。这一刻,古今界限模糊了,物我分别消失了,只剩下澄明的月光,照见天地的本心。

 

IMG_20250727_195410.jpg 

 

离开时回头,月光还笼罩着古城,像慈母守着熟睡的婴儿。古城在月光里安眠,做着千年的梦,梦里礼乐昌明,诗书不绝。而我们这些过客,不过是它梦里的浮光掠影,转瞬即逝。只有月光长存,见证所有的梦。

 

IMG_20251159252.jpg 

 

开车离开,后视镜里古城渐远,月光却紧紧跟着。忽然明白了:月光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座城,它普照大地,不分古今。只要心里有月,哪里都是故乡,什么时候都是团圆。

 

IMG_20250729046264.jpg 

月光如银洒千年古城;事如河映中秋月明今夜中秋月圆,我在千年古城漫步,遇见了永恒。

 

IMG_20252216026784687.jpg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郑永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504815.html?mobile=1

收藏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