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场论的圈图积分,是一个奇特的东西。我们从大尺度推到小尺度,从低能推到高能,是一个诡异的过程。在开始的时候,利用大尺度的实验量来进行积分,结果出现了无穷大。后来利用重整化群的技术,不但算出了这个积分的有限结果,和实验符合,而且也让我们理解了这个物理过程,也就是随着尺度的变小,实际的物理过程会变化。

但是这是一个奇特的过程,开始时候的大尺度结果,不仅决定了小尺度的变化,也决定圈图积分的物理结果。做一个示意图,意味着上边的那个点,不仅决定了后边的那条标记为真的线,还决定了下面的面积大小。(假的这条线的面积是无穷大)
这样一来,从这条假的线,到这条真的线,就是一个很奇特的事。一个可重整化的量子场论,是极其强关联的。在粒子物理学的历史中,找到这样的量子场论成为了一个奇观。我们知道这是规范理论,而且最终的确和实验符合。
但是因为关联如此之强,所以很多人相信,量子场论的底层有着更强的数学结果。过去的三十年,实际上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缺乏一个显著的信号。
从假的这条线,到真的这条线,实际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变量,这是全息理论的基础。全息现象,首先是贝肯斯坦和霍金在黑洞的表面上发现的,然后被特霍夫特等人阐述。但是在数学上,这个现象其实是在超弦理论的框架中发现的。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看起来神奇的理论,似乎在现实的世界中不存在。但是,我们要清楚,全息是存在的,虽然让人琢磨不透。所以量子场论,存在着一个等价的全息对应。在道理上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重整化,全息是重整化的投影。而这个额外增加的自由度,就是这个从假的线,到真的线的这个变量。
如果把这个自由度给出来,我们会得到一个引力理论。
这个想法是有的,但是如何不借助超弦理论,我们还做不到。
最近贾连宝老师的奇特公式,似乎进一步揭示了这个强关联。由于这个整体的结构,都是由那个点决定的,所以这里进一步给出了新的结果,就是这个假的线到这个真的线的变化率(求导),然后再积分,居然直接给出了下边的正确的面积。
给我的直觉来说,这个积分给出的似乎是这个假的线,然后到真的线之间的面积,按照道理是个无穷大,但是他的公式里让这个变量回到0,里边还有个C,然后就给出了这个有效的结果。
所以他的这个公式很有意思,感觉起来,我还没有完全理解。
也许是这里边的强关联所导致的。在全息的图景中,可能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507713.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