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微观世界的存在,现在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说明。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更小的尺度上的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另一个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微观世界的发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用一个宏观的测量仪器,去测量这个微观世界的微观对象(微观客体)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
宏观的测量仪器是一样的,然后微观客体存在的状态也是一样的(比如简谐振子的能量最低的状态,当下的技术是能够做出来的),然后我们用这个宏观仪器来测量这个微观客体的某个物理量。按照宏观世界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次测量的结果应该都是一样的。因为微观客体存在的状态是一样的,那么它的物理量应该是一样的(这是以前经验所带了结论)。但是在这里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测量很多次,那么很有可能会测出很多不同的结果来!
不管是从基本逻辑,还是基本经验来说,这个结果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所以微观世界很奇特,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发生这么神奇的事情,这就是量子力学的诠释问题,但是不管是哪一个,似乎都无法用实验来进行区分。因为我们的实验仪器总是宏观的,而观察者也总是我们人类自己。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诠释问题。
在1925年,年轻的海森堡,突然有所领悟。我们如果要建构一个理论,来描述这个奇妙的微观世界,那么就只能从观测的物理量出发才行。这是一个伟大的顿悟,这个故事不在这里细说,于是他就把这个观测上的结果,也就是测量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测量出许多个结果这个事情,给出了一个假设。
我们都知道量子力学是几个假设的数学结构。这些假设,实际上就是对于微观世界测量结果的描述的扩充。一个物理量的测量结果,是一堆可能的结果。于是海森堡把所有的这些结果放在了一起,来讨论问题。
这篇文章,可能是物理学史上最难理解的文章之一。这实际上提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的假设,就是当我们用宏观仪器测量微观客体的物理量的时候,这个测量过程可以用一个矩阵,或者是算符来描述。(这里边我没有说物理量用矩阵或者算符来描述,这有些难以理解,因为测量什么物理量,需要什么样的宏观仪器。当没有测量的时候,微观客体的物理量究竟是什么呢?你可以说它还存在的,这是本体论的(当下的教科书用的就是这个观点,于是微观世界的微观客体的物理量就是一些奇怪的矩阵或者算符,但是这很难被认为是本体论的)。你也可以认为它不清楚,这是认识论的。或者是由这个测量过程来定义,我用的是这个现实的观点,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就是方便理解。)
矩阵是海森堡提出的,算符是薛定谔提出的,实际上是一样的。微观世界可以用矩阵或者算符的数学来描述,是一个很幸运的事情。如果什么数学都不好使,那么物理学就早早的结束了。
不管是矩阵还是算符,我们用一个字母A来描述,一般来说上边还带着一个小帽子,由于这里标记不方便,就不用了。在数学上,这个矩阵或者算符,会自己带着一个本征方程。当我们求解出这个本征方程后,会出现很多个本征值。
所以这个假设,就进一步阐述为,测量的结果,就是这些本征值中的结果。
数学和实验的确是完全一致的,不可思议。
当我们去测量一个物理量的时候,我们在数学上就是要构造出这个测量这个物理量的矩阵或者算符,数学上我们算出本征方程,然后实验上,我们给出测量结果,然后两者就是一样的,测量结果一定是本征值中的一个。
在当下,我们已经很少用矩阵的这个形式,而更多的是算符,下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怎么来构造这个算符。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涛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01-1507273.html?mobile=1
收藏